(赵会 翁光建 记者 常坚)近日,在眉山市彭山区谢家街道汉安村,村民们在刚收割完水稻的田里栽种泽泻。
“今天是我们栽种泽泻的第4天,每天要栽种20余亩水田。”种植户王强说,泽泻种植基本全靠人工。栽种泽泻的五十几个工人分为三组,一组除草、平整稻田,一组在泽泻苗田里扯秧苗,最后一组栽种泽泻。
泽泻栽种现场 (中共彭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据了解,每年8月水稻收割以后,当地村民充分利用稻田“闲置期”,以“水稻+中药材”的模式重新蓄水种植泽泻,既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效益。
“泽泻是汉安村的主要经济作物,全村种植面积超过7000亩,今年水稻刚刚收割完毕,村民们就抢抓时机栽种泽泻。”谢家街道汉安村相关负责人说。
据悉,彭山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栽种具有较高医用价值的泽泻,2000年后逐渐形成种植规模。目前彭山区的泽泻种植面积达1.8万亩,产量4680吨,主要分布在该区谢家街道和公义镇,两地通过栽种泽泻,进一步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