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颖昳
近日,“三星堆稻田画”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热议。在广汉市金鱼镇,约50亩的稻田里呈现出一个巨大的三星堆“青铜面具”。
稻田大地景观,俗称稻田画,是以不同颜色叶片的水稻品种为素材,按照一定的组合设计种植于稻田中,随着水稻生长呈现出鲜活图案,让游客在田园观光中获得新奇的愉悦感和享受感。
稻田景观栽培起源于日本,作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一种形式,近年来国内很多省份都开始尝试。那么巨美的稻田景观是怎样打造的?景观又能带来多少附加值?记者近日采访了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相关专家,为大家揭开稻田画的神秘面纱。
三星堆面具稻田画。广汉市委宣传部供图
稻田画制作流程
确定主题:稻田景观的主题应结合地方人文内涵、历史典故、产业品牌、农耕文化等要素,突出当地特色文化。
专业测绘:确定主题后,利用无人机、经纬仪、测量专用钢尺等技术工具,对目标田块进行数字测绘。
画施工图:利用软件制作出平面效果图和种植网格施工图,通过施工图精准定位图案线条走势,确定各色块种植面积和所需不同彩色叶水稻品种的播种量。
田间施工:按照施工图,用竹竿或专用标杆在田块对应的网格中精确标定图案线条轮廓的关键控制点,并用白色尼龙绳将控制点按顺序串联,然后将不同叶色水稻秧苗移栽到图案轮廓内部。
行业观察
颜色是染的吗?
进入8月,在崇州市白头镇五星村,公路旁的一大片稻田中,赫然可见“相约崇州”“火车头”等画面,微风拂过,稻田画显得栩栩如生,生机盎然。稻田边好奇的游客总会产生疑问:水稻是被染色了吗?
事实并非很多游客猜测的那样,稻田画中特殊颜色实际上是彩叶水稻。据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水稻室主任张帆介绍,该院率先在省内开展彩叶水稻种质资源的引进、改良与景观栽培利用研究,经过多年筛选、试验与示范,已筛选和培育出了一批景观型专用水稻资源材料,集成了稻田大地景观生态安全栽培关键技术。
“在种植前依据设计需要,选择颜色稳定、生育期适中、株型紧凑、抗病抗倒的紫色、黄色、白色等彩色叶水稻品种。”张帆说,彩色水稻不仅视觉好看,加工成精米后,营养价值也不低于传统的优质稻品种。
图案应该怎么画?
不管是广汉的“青铜面具”、温江的“大熊猫”,还是大邑的“稻乡渔歌”,无不与当地的特色文化相结合。张帆直言,稻田景观的主题应该结合地方人文内涵、历史典故、产业品牌、农耕文化等要素,使当地的特色文化和农旅氛围更加浓厚。
选好主题只是制作稻田画的第一步,随后需要设计图案。据介绍,制作稻田画是利用无人机、经纬仪、测量专用钢尺等技术工具,对目标田块进行数字测绘后,再利用 3DMAX、Corel DRAW等软件制作出平面效果图和种植网格施工图,通过施工图精准定位图案线条走势,确定各色块种植面积和所需不同彩色叶水稻品种的播种量。
张帆笑言,制作图案的过程就像刺绣一样。按照施工图,用竹竿或专用标杆在田块对应的网格中精确标定图案线条轮廓的关键控制点,并用白色尼龙绳将各关键控制点按顺序串联,形成景观图案各部线条轮廓,勾勒出稻田景观雏形。
雏形有了,就需要将不同叶色水稻秧苗人工移栽到图案轮廓内部区域,图案轮廓外侧,则用大田生产品种填充并布满全田,用色彩差异呈现景观设计图案。
大田应该怎么管?
相比传统水稻种植,稻田画无论从规模还是技术上都复杂了很多,那应该怎样对稻田景观进行管理呢?
对此,张帆介绍说,大田管理万变不离其宗,总结下来就是注意养分管理、病虫防治、图案修正、延展调控四个方面。他特别提到,图案完成栽植后15天内,可利用观景台或无人机航拍调查图案初步成型效果,若误差较大,则需要及时修正,并随时监控有无倒秧、脱苗现象,及时补苗。
稻田大地景观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创新拓展了水稻的观赏功能,不少地区都将创意农业与休闲旅游相结合,有效推动农商文旅融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稻田景观核心栽植面积累计已超1000亩,景观稻田效果辐射面积超20万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近三年,稻田景观在温江“原乡和林农耕文化节”、崇州“稻虾藕遇·天府好米”、“邛崃乡村旅游音乐节”等代表性农业庆典活动中都受到普遍欢迎。据估算,创意稻田景观累计新增吸引游客500万人次,新增乡村旅游业产值约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