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8月2日,青神县气象局工作人员杨俊杰手持卷尺,走进一个果园,他测量了好几棵果树的枝条长度,并将数据记在本子上。
“ 我们会定期进园收集数据,以摸清不同气候环境下柑橘的生长概况。”杨俊杰所在的果园,是该县新建成的晚熟柑橘智慧气象数字果园。和传统果园相比,这个果园有怎样的不同?记者就此进行了探访。
智慧气象数字果园一隅。吴敏 摄
用好试验场建立数据模型
果园位于青神县白果乡甘家沟村1组,进入8月,柑橘已经挂果,绿盈盈地挂在枝头。“我们是3月份开建,5月份正式投用。”走进果园,最吸引记者的是一个巨大的“玻璃”大棚。
据了解,这个大棚占地约500平方米,顶棚用的是进口PC阳光板,透光度可达90%以上;棚内柑橘树则“住在”15个坑中。“这个大棚是人工控制水分的一个试验场。除了上方的顶棚,我们还用混凝土在地下筑起了一个个防渗测坑,每个坑的深度约为1.5米,整个大棚共有15个测坑。”杨俊杰介绍说,PC棚顶可以透光遮雨,防渗测坑则可以人工控制水分。
“我们通过这样的干旱试验,可以了解晚熟柑橘对土壤水分的具体需求,从而为节水灌溉系统的开发使用建立数据模型。”杨俊杰说。和人工控制水分试验场相比,园内还设置了专门的露天试验场,里面种植的柑橘树,未加任何人工干预,为的就是进行对比试验。“我们会对不同试验场的柑橘进行产量和品质测定,研究晚熟柑橘高效经济栽培管理措施。”
除此之外,园内设置了农田小气候观测站,可24小时全天候监测园内晚熟柑橘的温度、土壤温湿度、辐射等常规气象要素;配备了7个试验示范小区,通过采用不同的水、肥、密度以及不同的种植模式,来分析不同环境下柑橘的生长情况。“通过物联网,我们可以收集园内所有的柑橘生长和环境数据,从而方便专家制定不同情况的种植解决方案。”
数字化助力破解“看天吃饭”
推进数字化农业建设,是破解农业发展难题的迫切需要。
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眉山市四季分明,有着悠久的柑橘种植历史。作为全国重要的柑橘主产区,2020年该市柑橘种植面积达103万亩,其中晚熟柑橘达76万亩,占比近68%。
“目前,我们全市的柑橘产业格局已由原来的带状分布向集群发展转变,但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各种灾害性天气频发,对我们的柑橘产业发展造成了影响。”眉山市气象局四级调研员陈凡表示,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和重大病虫害频发,致使当地柑橘生产对于农业气象方面的灾害预报、预警监测及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农业气象服务的需求度和精度要求越来越高。
作为眉山的5个柑橘主产区县之一,青神完全满足建设晚熟柑橘气候试验区与技术推广的基础条件。“所以,我市的第一个智慧气象数字果园选址在青神。”陈凡告诉记者,智慧气象数字果园集成了晚熟柑橘农业气象指标、模型等成果,有助于提升当地的柑橘标准化生产水平,并创立和完善晚熟柑橘数字化果园建设标准及系列化高效栽培技术。
整个果园将分两期建设,除了一期的13亩外,二期项目也即将开始建设。果园建成后,将为青神乃至全眉山晚熟柑橘产业提供气象服务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