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琦)8月2日下午,甘孜州召开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今年甘孜州力争成功创建2-3个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市)、1个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为脱贫攻坚注入活力。甘孜州始终坚持,生态文明创建要“美了生态”“兴了产业”,最终还要“惠了百姓”,确保生态环境保护的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的成果,为巩固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注入活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稻城县创新“旅游+生态补偿”模式,制定门票收入分红补偿办法,按照“游客每增长5万人,生态补偿提高5%”的标准,每年兑现生态补偿金50万元,创成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县、旅游扶贫示范村6个、文化扶贫示范村2个,亚丁村等一批曾经的落后村落变为县域最富有的村落,麻格同村连续三年入围“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为精准脱贫提供了样本。泸定县大力推进大渡河流域绿色产业带建设,全域推进农业景观化、精细化,构建了“特色水果、优质干果、绿色蔬菜、道地中药材、优质食用菌、生态畜牧业”六大特色生态产业体系,建成1个省级、7个州级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特色农林产业面积达23.56万亩;取得“三品一标”认证32个,“三品一标”农产品面积达4.35万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成效明显。稻城县充分依托本地旅游资源优势,探索保护优先的“生态+”发展思路,盘活特色资源,不断发展壮大生态旅游产业,多措并举打造高原生态旅游幸福乐土,实现了基地就是“钱袋”,采取“资源变资产、农牧区变景区、农牧民变股民”方式,推动全县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服务人员近9000人,旅游业对稻城GDP贡献已超过50%,旅游收入对农牧民增收贡献已超过60%,最终实现“点绿成金”。泸定县打好泸定“阳光、空气、水、森林”等生态牌,围绕“成都后花园、康养加休闲”定位,唱响“红城绿谷、康养泸定”新品牌,打造“生态+旅游”。2019年全县接待游客556.3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1.21亿元,分别较2018年增长30.8%、44.2%,走出了一条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