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凤 朱子莉 王蜜 记者 杨德慧)荥河镇烈士村距县城23.9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461户1434人,党员36名。烈士村依托村内红色资源,结合产业转型和乡村旅游,探索出“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双色融合发展路子,通过开办村资公司、产业基金入股、盘活村集体资产等形式,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万元,实现跨越式增长,并于2020年度成功创建省级文明村、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走进烈士村,一片片葱葱郁郁、云雾缭绕的绿色茶园印入眼帘,茶园中矗立着荥经县革命历史陈列馆,陈列馆背后的纪念广场内时常有一群党员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找准转型路子 从“黑煤村”向“绿美村”蜕变
上世纪80、90年代以煤炭产业为支柱产业,村内有10多个大大小小的煤窑,80%的村民从事采煤工作。随着资源枯竭,落后产能的淘汰,煤炭产业逐渐萎缩。2014年,烈士村被确定为全县31个省定贫困村之一,在脱贫攻坚政策引领下,烈士村快速扭转发展方向,大力发展高山云雾茶产业。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村民自愿”原则,通过政府“造血式”奖补引领,村民种植热情高涨,烈士村发展高山生态茶园3550亩。但随着茶园规模越来越大,如何提高茶叶产值成为了烈士高山云雾茶产业发展路上的瓶颈。烈士村党员、干部经反复研究,针对烈士村群众茶园管护技术不到位、茶叶采摘技术不标准、鲜叶价格上不去的问题,多方筹资开办茶农夜校,通过县农业技术服务团、茶叶协会专家、茶叶生产大户讲学、外出考察学习,以“课堂讲学+茶园演示”的形式,免费为茶农开展茶叶管护、茶叶采摘、茶叶加工等培训。依托产业优势,烈士村以村资公司为载体,注册“尊楗阁”茶叶商标,打造本土茶叶品牌,在春茶、夏茶、秋茶季节,统一收购农户高山生态茶叶原料,带动产业发展和群众收入增加。通过公司统一运营、加工、包装、销售,实现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的蜕变。
试点多元发展 从“单一村”向“示范村”蜕变
仅依靠茶叶销售还不能解决集体经济稳定增收,为转变单一的集体经济发展方式,烈士村探索通过资金入股分红+企业运营收入,增加集体经济10余万元收入。将40万元产业基金入股县上实体公司,每年稳定分红,实现稳定性增收。2019年,烈士村建成岗家山纪念七烈士纪念广场,村资公司农旅开发公司依托该广场,认真红色教育资源,通过开设七烈士微党课增收,村资公司还在红色餐饮体验、红色文化体验等方面实现创收,仅2020年一年就增加集体经济收入8万余元。
探索红旅融合 从“空壳村”向“星级村”蜕变
烈士村依托解放战争中七烈士剿匪牺牲的红色文化资源,在2019年起,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为契机,由最初只有30万元的小项目,通过多方筹资变成投入超千万的大基地项目,先后建成岗家山七烈士纪念广场、荥经县革命历史陈列馆、岗家山拓展训练基地三期项目。革命教育基地建成后,由党组织牵头,将推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模式,通过“1+3+3”经营模式,让“死资源”变成“活资产”。即:1个基地(岗家山红色教育基地)+3方合作运营(村资公司+政府国有企业+第三方专业运营公司)+3个效益(政治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实现红色文化转绿色资本、红色课堂转绿色股份、红色基因转绿色产业的“三转”新格局,预计今年烈士村集体经济收入将突破3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