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杨勇 杜铠兵
7月22日,全国医保基金监管方式创新试点总结评估集中研讨会在泸州召开。泸州市作为全国医保基金监管方式创新试点城市,其做法和经验获得了试点指导专家组专家的肯定和来自全国各地同行的点赞。
据悉,2019年国家医保局在全国启动医保基金监管“两试点一示范”工作,我省成都、德阳、泸州、广安成为基金监管“两试点一示范”试点城市,其中泸州为基金监管方式创新试点城市。
试点以来,在国家医保局基金监管司和专家组的指导下,省医保局全程跟踪推动泸州试点工作,泸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推动试点创新与医保系统治理、专项整治有机结合,成功形成了“3+5泸州模式”。其中,泸州医保基卫一体化平台、“3+1+N”医保基金监管网格化管理2项创新得到了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列入了2021年全省医保基金监管年度工作计划,在全省范围内推广运用。
来自泸州市医保局数据显示,两年来,泸州医保基金监管效能极大提升,案件移送量增长46%,重复住院率下降4.29%,2020年住院人次同比下降16.76%,基金支出增幅低于收入增幅9.37个百分点,基金安全稳键。惠及民生民安,建立医院预拨付制度,职工和居民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84.76%、78.81%,同比提高6.54%、4.90%,自付比例下降5.31%。
“基金监管是医疗保障部门的首要任务。”省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构建基金监管长效机制是推动基金监管制度体系改革、破解监管难题的必由之路,创新监管方式则是构建长效机制的必然选择。下一步,全省医保系统将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兄弟省市试点地区的宝贵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创新,不断推动医保基金监管工作取得新成效新突破。
●相关新闻
川渝电子健康卡“一码通用”
(四川农村日报记者 杨都)7 月 22日,记者从省卫健委获悉,川渝电子健康卡互联互通启动仪式在成都举行,标志着川渝两地电子健康卡“一码通用”正式开启。
据悉,电子健康卡是按照国家统一标准生成的、具备身份识别功能的“健康身份证”,可实现诊前、诊中、诊后各环节医疗服务“一码通用”,能解决“一院一卡、重复发卡、多卡并存、互不通用”等传统就医繁琐问题。川渝电子健康卡实现互联互通,意味着无论是在四川还是在重庆申领的电子健康卡,都可以在对方医疗机构实现“扫码就医”“一码通用”,方便川渝往来人员在两地看病就医,改善就医体验。
截至目前,四川省累计发放电子健康卡3891余万张,448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和717家基层医疗机构实现“扫码就医”。重庆市累计发放电子健康卡1087余万张,170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和971家基层医疗机构实现“扫码就医”。下一步,两地卫生健康部门将指导督促辖区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加快普及应用电子健康卡,推动川渝卫生健康一体化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