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叶启云
7月19日清晨,天刚放亮,在大渡河畔的乐山市沙湾区福禄镇龙柱村,数百村民在地里忙着采摘乒乓球般大小的“宝石李”……3个小时后,价值4万多元的1万多公斤李子就被装上停靠在路边的两辆货车,径直向成都驶去。运货司机说:“这批李子送公司进行冷链处理后,将被送往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家和地区销售。”数着5000多元现金,农户莽继兰兴奋不已:“面对今年李子滥市销路不畅的行情,能靠李子致富,得感谢政协委员们帮忙寻销路哦!”
这是沙湾区政协强化为民实践助农增收的一个镜头。区政协主席黄大敏介绍,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区政协发动全体政协委员积极参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委员们紧扣“助力巩固脱贫、助推乡村振兴”主题,利用懂技术、晓市场、有资源等优势,主动深入田间地头、产业园区、农家院坝,助一村、帮一户、献一策、做一事,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
龙柱村是典型的小山村,平均海拔700多米,光照、气候、土壤等条件非常适合发展李子。2015年,该村被列为市列贫困村,在脱贫攻坚中,区级有关部门和镇党委、政府引导村民发展“宝石李”1000多亩,帮助贫困户实现高质量脱贫。受天气干旱及病虫害影响,今年开春后,李树长势不佳。长期关注龙柱村产业发展的福禄镇机关干部温淋岚、区政协农人资环委主任祝文杰等区政协委员获悉情况后,迅速组织区政协农业界别的10名委员专家到李子林“问诊”,指导李农施打底肥、生物防病、修枝疏果等,让李子林重获生机,今年实现了每亩1500公斤的高产。
6月底,龙柱村李子全面成熟,但受早期李子滥市影响,这些体大、色鲜、味甜的李子却无人问津。眼看一山“金子”就要化成水,温淋岚、祝文杰又会同农业界别的政协委员和村“两委”干部,找朋友、跑市场,最终与成都一家水果销售公司取得联系,为该村150多万公斤李子找到了销路。20多天来,这些滞销的李子源源不断外销成为了抢手货。“今天销售的1万多公斤李子是村里最后一批。至此,全村150万公斤李子全部售完,直接经济收入500多万元,全村农民人均收入2000多元。”村党支部书记魏先义难掩心中喜悦。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沙湾区政协委员还主动投身农业产业发展、农旅项目建设、生态环境治理、民生工程实施等工作,帮助建成现代农业园区2个,指导村民发展中药材2万亩、茶叶 1 万亩,销售农产品 500 多万公斤,助力农户改厨改厕 2 万户,新建村组道路120公里,受到群众真心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