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昭觉:科技服务下沉 彝乡有了支柱产业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21-07-21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杨都 文/图
  盛夏七月,大凉山深处的上百亩蓝莓熟了,一颗颗“紫珍珠”镶嵌在绿叶间,这里是昭觉县火普村刚开园的高山蓝莓科技示范园区。7月12日至13日,省科技厅组织科技特派员和“三区”人才,到凉山彝族自治州开展科技服务,助力凉山特色产业发展。
  自脱贫攻坚以来,在省农科院的科技帮扶下,火普村蓝莓产业从无到有,现已发展成当地的一个特色产业。在全面奔向小康生活的道路上,一颗颗“致富果”在悄然地改变这片土地,以及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

image.png

董顺文指导火普村蓝莓生产。

从无到有

高山蓝莓科技示范园区开园
  7月12日,在省农科院、四川大学、西华大学、攀枝花农林科学院等单位20 余位专家学者的见证下,昭觉县解放沟镇火普村党支部书记吉色次哈宣布该村高山蓝莓科技示范园区正式开园。
  “2015 年,当我和同行的专家们一起走进凉山州考察扶贫的时候,被这里的丰富多样性地理条件吸引了。”蓝莓产业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省农科院经作所研究员董顺文介绍,“火普村自然、气候资源独特,外加光照充足,非常有利于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在此之前,昭觉县火普村的村民们从没见过蓝莓,更别说种植了。为了让老百姓听得懂、看得明白,团队把本来写好的《蓝莓技术方案》进行了重新改编。
  “挖一个坑、放一袋营养袋,种下一棵树,盖上一块布,种上一亩地,亩产上一万,致富一家人……”在高山上,科技专家们把编好的“七个一”的技术顺口溜,传授给从四面八方赶过来的彝族村民。
  “没想过大山里还能种出蓝莓这么‘洋气’的水果。”现年60岁的村民吉地尔子告诉记者,尽管已经到了花甲之年,但他这几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干劲。
  经过专家团队长期的实地考察和摸索,火普村蓝莓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在专家团的指导下,火普村2020年3月种下40亩蓝莓,期间由于基础设施没有修建完毕,蓝莓种植在4月份气候最干燥的时候遇到旱情,靠人工挑水灌溉和专家的指导,最后成活率依旧达到85%左右。

从有到壮

蓝莓产业将成火普村支柱产业
  “火普村的高山蓝莓,果子香甜,口感风味好。”吉色次哈一边品尝蓝莓一边向专家们介绍道。当天,专家们还进入园区,实地考察调研品鉴蓝莓品种的生长和品质。
  董顺文介绍说,火普村的蓝莓是高原蓝莓品种,比较耐寒,成熟季节是 7 至 8月,属于中晚熟,与其它地方错季。村里昼夜温差大,从去年第一批果子来看,口感非常好,果香味浓。董顺文还介绍,火普村种植蓝莓采用的是生态种植模式,没有破坏原有的生态。同时,施用有机肥,不用化肥和农药,实行智能化管理。
  “去年村民看到蓝莓成熟后,信心大增,2020年9月在县科技局帮扶下我们又种了十多亩,今年还将扩大到500亩,已规划蓝莓作为火普村的支柱产业。”站在火普村高山蓝莓科技示范园前,吉色次哈说。根据董顺文的推算,火普村的蓝莓三年将进入丰产期,产 量 能 达 到 亩 产 1500 至2000斤,按每斤30元计算,一亩地产值在4万5千至6万元。
  “现在可以说,火普村蓝莓产业发展初步的成效已经显现出来。”董顺文表示,将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