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罗敏
避免乡村旅游的同质化,离不开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底蕴的挖掘。近日,记者走进南充市高坪区苏家桥村的综合景区“坝上草原”,这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旅游体验中,让游客零距离感受乡村振兴涌动下的乡村秀美风光和人文魅力。
龙林码头生态火锅庄园把饮食与特色观光有机融合。刘国兴 摄
现场,长乐川剧大舞台上川剧、金钱板、坐歌堂、唢呐等表演异彩纷呈,让人欲罢不能;竹编传习馆里,当地随处可见的竹子变成了精美的工艺产品,让人惊叹;天色渐暗,省级非遗“长乐火龙”在绚烂的烟火中上下翻飞……旅游的兴起,让往昔寂静的小村庄变得好不热闹。
随着夜幕降临,长乐镇灯高山村又是另一番繁华喧闹的景象:灯光闪烁、音乐动感、节奏明快,红辣辣的火锅,诱人香气在空中升腾,人们推杯换盏、觥筹交错……龙林码头生态火锅庄园作为川东北第一家大型生态夜景火锅城,把饮食与特色观光有机融合,成为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休闲的另一个好去处。
旅游带来的变化不仅如此。“坝上草原”周边向来以种地为主的村民跃跃欲试起来,往昔麻将馆里的麻友渐渐成了农家乐的演出者、服务者,农村普遍存在的诸多陋习随之减少。群众主动参与的文化表演,让苏家桥村的旅游影响力不断扩大,不时有学校将这里列为研学旅游目的地,“坝上草原”的年均游客接待量超过20万人。
如何避免乡村旅游的同质化?“坝上草原”“龙林码头”只是高坪探索个性化乡村旅游的一个缩影。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挖掘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底蕴,传承和推广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以本土文化 资 源 凝 聚 农 民“ 精 气神”,抓住消费群体的心。村民们吃上“旅游饭”、挣上“旅游钱”,又反过来推动传统技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广大乡村注入活力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