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 特约通讯员 唐焰 记者 樊邦平)“这片中药材和水果长起来后,我们的收入又能增加了。”6月29日,金川县卡拉脚乡玛目都村,成片的药材和葡萄正迎风生长,村民们看着产业基地笑容满面地告诉记者。
玛目都村位于金川县西北部,距县城39公里,平均海拔2700米,全村共88户423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村。近年来该村引进农业公司,并依托科研机构,以15个专利品种、9项专利技术作保障,充分结合地方自然气候、生态资源特点,通过“高海拔延熟、错季栽培试验”的方式,建起了一个道地中药材人工栽培及野生抚育示范基地、一个高原特色水果示范园和一个“农科旅结合”特色花卉示范带。
截至目前,该村建成果药基地320亩、李子基地110亩、百合基地201.8亩,产业的发展给农户带来了每年650元/亩的土地流转收益和1500元/亩的劳务收益。
此外,当还地建立了“股权量化”脱贫机制和“返还式扶贫”脱贫模式。通过将县财政下拨的280万元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到农业公司中,形成资产并进行量化核算、打包作股,公司再拿出财政支农资金总额的13%分4年返还给村“两委”,村“两委”将支农资金总额的130%按村集体30%、贫困户20%、剩余农户50%的比例分红,实现了“资源变资产、土地变基地、农民变股民”,贫困村成功走上了产业引领、脱贫摘帽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