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县气象预警系统24小时守护村民安全 智斗泥石流 科学避险“零伤亡”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21-06-28
四川农村日报讯 周雯 记者 杜铠兵
“担心!”连续的夜雨下了大概7天,烟袋镇副镇长钟远江心里的“紧张”也被加码了7次,“晚上下雨,白天又是晴天,一干一湿,如果再遇到强降雨,这样山体最容易发生泥石流。”
眼下已是防汛关键期,6月20日,记者随“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走基层看气象主题采访组走进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烟袋镇,深入汛期防汛应急一线,探访气象服务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
55个监测点确保预警信息全覆盖
进入汛期以来,钟远江每天都紧绷着神经,因为他心里很清楚,泥石流肯定会来的,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山势陡峻,降雨充沛,导致这里山洪、泥石流频发。而如何在这头“洪水猛兽”面前保障全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只有提前做好准备,“怕它来,也在等它来。”
“用时5分钟,全员安全撤离至临时避险避难场地!”钟远江告诉记者,在最近一次6月11日举行的全镇防汛应急演练中,烟袋镇在5分钟内完成了从拉响警报到全部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的浩大工程。这样大大小小的应急演练,每年在烟袋镇要举行三四次。
“气象预警就像一双眼睛,24小时守护着我们的安全。”从事了20余年基层气象工作的烟袋镇气象信息员陈春发一边说,一边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当天下午最新的雷电黄色预警信号。“收到信号后,我会第一时间通知到我所负责区域监测点的村民。”陈春发介绍说,全镇通过55个监测点,实现了气象预警信息层层下达;每个监测点配备1名值班人员,并就近开设紧急避难场所,做到了该镇居民的全覆盖。
“在烟袋镇范围内,我们就设有4个多要素自动化气象站。”九龙县气象局局长韩晓宁表示,针对烟袋镇等地质灾害高发区域,县气象局通过专题汛期预报、月预报、旬预报等提前研判气象趋势,帮助乡镇做好应急预案,同时滚动推送最新气象预警,必要时村民可及时转移避险。
55张手绘地图守护5分钟黄金时间
与演练次数不相上下的,是烟袋镇每年实际发生泥石流的次数。一旦突发山洪、泥石流,及时转移群众就成了与时间和生命的赛跑。而这个珍贵的“5分钟”,是如何在一个地形复杂、居住分散的大山深处实现的?
记者在村民宗永兵家的墙壁上发现了一张手绘的地图。“这是镇上的监测员画的,很好懂,你看,我顺着箭头往这边500米左右,就能到达避险点。”宗永兵说道。据了解,这样的手绘地图55个监测点都有一张,并且每年会根据实际情况绘制更新,贴在每个农户墙上。
一年发生几次泥石流,当地居民都很警惕。“预警信息我们都盯着的,平常的演练我们也很配合,性命相关呢,不敢马虎。”宗永兵指着自家墙上的地图,对于避险路线已了然于心。
“平常积极开展应急演练,提前规划转移路线,备好应急物资,汛期时根据气象部门提前发布的预警,按照层层责任制传达到每一个村民。”钟远江介绍,烟袋镇已经建立起安全高效的防汛应急机制,近年来在每年多次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情况下,做到了人员“零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