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三农新闻网乐山讯(通讯员 陈晓英)近年来,市中区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盘活乡村人才存量,着力构建一支素质高、技能强、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广纳乡贤,让人才聚起来。摸清乡贤底数。以镇为单位收集在外乡贤从事行业、发展现状、回乡创业意愿等信息,印制“嘉乡贤”通讯录,落实专人负责动态更新。目前,已有800余名知名乡贤入库。系牢乡情纽带。建立“乡贤微信群”,发送“线上”家书,走访慰问在外乡贤或直系亲属70余人,召开座谈恳谈16场次,发动名乡贤返乡创业400余人。涵育乡贤文化。大力弘扬乡贤文化,开展乡贤系列活动3场次,录制乡贤风采视频10余个,发表优秀乡贤文章50余篇,营造知乡贤、颂乡贤、学乡贤的浓郁氛围。
培育赋能,让人才壮起来。实施“春苗计划”。选培269名致富能手、技术能手、退役军人等青年纳入村两委后备干部库,吸纳37名大专以上文化优秀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留村任职,建强村级力量。实施“头雁工程”。成立8个“领航书记工作室”,分批次选派周边村(社区)年轻“两委”常职干部到工作室顶岗锻炼,实施一对一帮带培养,目前已孵化年轻村(社区)优秀后备副书记42名。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构建职业农民制度,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529人,129人获评职业农民职称,实现农民从“身份”向“职业”转变。
人尽其才,让人才活起来。推行“人才+产业、人才+基地、人才+合作社”发展模式,以优秀人才创业基地为载体,引导农村实用人才带头创业、领办基地,目前,创建农业示范基地98个,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448个,带动剩余劳动力就业3000余人。搭建“专家+团队”培育平台,依托农业产业优势,柔性引进12名四川农业大学专家团队入驻省级水产园区,以“名师带徒”方式组建专家工作站,培育本土水产养殖技术人才200余人,带动周边水产养殖10000余亩。做优“选树+培养”引领示范,注重农村实用人才典型培树,发掘培养一批“田秀才”“土专家”,提升农村实用人才示范带头作用。目前,已培养出乡土专家42人、农村优秀实用人才168人,获评省级、区级劳动模范10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