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文 记者 余萍)近年来,邻水县以“内畅外联、互联互通”为统揽,围绕“四好”要求,落实“四高”标准,补短板、打硬仗、求跃升,修建“四好农村路”,打好“建管养运”组合拳,实现“两通”率100%,乡镇与县城互畅、县城与周边市州互通、县域横跨纵达均不超过1个小时,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效支撑。
据悉,邻水县2018年、2019年获评全省和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2020年高水平承办以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为主题的全省“四好农村路”现场会,为全省提供了有效借鉴和可复制经验。
如今,走进邻水,农村公路纵横交错编织成“四好农村路”网,从主干道延伸到乡村沃野,延伸到百姓家门口,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坚实保障。
资料图片
“建”“管”结合惠民利民
“我们坚持‘总路长’规划推进,部门和乡镇联动协作,多渠道解决资金难题。”邻水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周加林介绍,近年来,该县先后实施“问道2015、筑路2016、畅通2017、攻坚2018、决战2019、决胜2020”农村公路大会战,拉通“四纵七横”农村公路骨架,优化镇村路网。全县90%以上地区实现农耕生产“机械化+半机械化”,95%以上农户实现家门口泊车出行,2018年底全县152个贫困村全部摘帽,2019年实现全域脱贫。
在“四好农村路”建设过程中,邻水县落实“县有路政员、镇有管理员、村有护路员”,全面实行道路“定路段、定人员、定职责”工作机制,实施多部门和跨地域联合执法,共享执法数据信息,确保双超治理“零容忍”,并依托交通运输信息管理中心推行路产路权非现场执法,实现日常管理实时化、应急处置自动化、安全监控协同化。运输行业GPS监控率达100%,客货运输秩序持续向好,连续20年无责任事故。
“养”“运”并举方便出行
“道路向来三分建、七分养,我们严格按照‘有路必养’原则,压实‘县、镇、村’路长责任,确保全县1555条农村公路各有‘管家’。”邻水县公路养护一段负责人杨天军告诉记者,该县采取公示路长信息、喷涂路长制二维码、开发路长制“全民爱路护路”小程序等措施,实现巡查上报和应急处置信息化,探索专项保、政府投、社会捐、灾险融、打捆合等方式筹集养护资金,严格落实“县道8000元/公里、乡道6000元/公里、村道1500元/公里”养护标准,将乡村道路日常养护交由社会专业养护队和吸纳贫困户参与公益岗位管养,通过“负面名单”“以奖代补”逗硬奖惩,增强社会参与和监督养护积极性,实现列养率100%。
近年来,邻水县发挥“互联网+”优势,融合“线上”“线下”服务,创新“热线与冷线捆绑”“高峰与低谷结合”“大车与小车搭配”“定制班车与常规班线互补”等运营方式,保障农村客运“开得通、留得住”,实现了出门就上车,村社招呼站(点)、乡镇片区客运站、城郊公交首末站、城区客运中心的有效衔接,群众出行十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