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刘春 特约通讯员 杨尚威 文/图
4月30日,在泸州市龙马潭区胡市镇黄桷村的高标准农田项目现场,当地举行了水稻“开秧门”仪式。
随着一声“开秧门咯!”的吆喝,来自该镇7个村(社区)的十多位插秧高手在同一块水田内按照传统的水稻插秧技法,看谁插得又快又好,观赛的村民在田边为选手加油助威,气氛热烈。
比赛现场。
“开秧门”是水稻种植区传统的农业生产风俗。在开始插秧时,大家在田间摆开阵式,你追我赶不甘落后。“退步原来是向前”,插得快的往后退得也快,插得慢的反而落在前头,且往往遭到合围,被左右插好的秧苗关进去,人们称之为“关鸡笼”。 为了不被“关鸡笼”,插得慢的人便将自己的趟位让给插秧快的人,这叫“让趟”。
“开秧门”是件喜事,当然要讲一些规矩。甩秧时,一定得看准地方,切不可甩到插秧人的身上,也不能从人的头顶上甩过;传秧时,一人先将秧把丢在田里,另一人去拿,不得用手直接去接。若哪个人被甩中,俗称“中秧”,意为遭殃,会被认为不吉利。待到栽插结束,若有多余的秧苗,也不会随便甩掉,而是集中栽在角落里或丢进水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