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黑水高级农艺师齐兴禄:带头种“李子”飘香致富路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时间:2021-05-06

姚顺娅 记者 庄媛)“你们来找齐老师吗,他在那边果园。”顺着老乡手指的方向看过去,一个身影正在李子树旁忙碌着。果树的枝头已经开始挂果,齐兴禄忙着查看长势、施肥浇水,也忙着给老百姓讲解春季李子树的管理技巧。

这位做着“高大上”学问却践行“接地气”种植的“农民”齐兴禄,是黑水县科农畜水务局高级农艺师。

2012年,齐兴禄受组织重托,加入“科技人员沉入一线”行动,来到黑水县芦花镇英搏村(当时为“日多村”)发展科技农业示范引领,这一来,便一直到现在。他积极投身“科技助农”事业,用实践把成果播种在英搏村的土地上。2015年,他被评为“四川省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image.png

齐兴禄在田里打理李树

科技助农  满腔热血勇担工作重任

“种地,是挣不来钱的。”黑水县芦花镇英搏村地处高半山,当地老百姓不止一次说过这句话。

原因很简单,祖祖辈辈传下的农耕经验:高山纵横、沟沟壑壑的土地种玉米洋芋填饱肚子可以,要种植经济价值高的农产品几乎无人去想。

没有产业自然就留不住人,过去赖以生存的土地不少都成了撂荒地。

“关键还是要在土地上做文章。”齐兴禄来到英搏村的第一个念头非常强烈,他不停地四处考察,希望能给这高山上的土地找到适合的种子。

2012年,第一棵青红脆李树定根英搏村,但却没定住村民的心,谁也不相信这小小的树能在高半山种活,就算能种活也不一定有效益。

为了打消村民的疑虑,齐兴禄试验性地种下1亩青红脆李。他开始没日没夜地在地里跟果树打交道,经过两年发展,李子树初见成效。

潜心发展  扎根实干一心扑在田间地头

“别人是高级农艺师,种这些肯定很简单,我们什么都不懂,种起来肯定很复杂。”村民们看到小果树能挣钱,心里有了想跟着干的念头,但没技术是个大难题。

2014年,齐兴禄在英搏村流转土地85亩,建立起阿坝州第一个以科技人员领办的高半山农业科技示范园,标准化种植青红脆李85亩7860株。“以前村民只能种点‘懒庄稼’,但自从看李子树结果卖了钱,大家都开始重视自家不稀奇的荒地了。”看到齐兴禄的种植取得成功又开始搞起示范基地,村民们纷纷前来“取经”。

齐兴禄扎根基层的意义正一步步实现。他主动邀请村民们来果园学习种植技术,手把手指导挖坑深度、回填厚度、树枝修剪、施肥用量……

在黑水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英搏村家家户户开始搞起了青红脆李果树种植,“你现在去老百姓地里看看,他们比我管理的还精细呢,树周种些蔬菜、草药增收,树下杂草清理干净,树形修剪得也很好,都是些‘土专家’了。”齐兴禄黝黑的脸上满是笑意。

2016年,85亩示范园开始挂果。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青红脆李挂着“有机农产品”认证的牌子错峰上市,口感佳、耐运输,采收价格达每斤5元,从树上摘下来,运到珠海进超市,只用14个小时。

2015年至2017年,黑水县乡镇主要领导27人次,脱贫摘帽村干部156人次、243户脱贫户428人次相继前来参观学习,示范园真正起到了引领发展作用,黑水县青红脆李种植规模迅速扩大到8000亩。

不忘初心  矢志不渝永葆“农民”本色

当前正值全县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年近退休的齐兴禄对于帮助老百姓持续增收致富这件事,想得更远。

“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定规模,老百姓也有了技术,可是2020年由于天气影响,开春的时候早霜太重,李子树挂果又赶上一场冰雹,结果率很低,损失非常大。”齐兴禄想起这些,心里很是不痛快。

眼看着天气原因,浇灭了返乡发展的村民们的信心,齐兴禄开始质疑起自己坚持了这么多年的路,家里人劝他都快退休的人,干脆撤下来算了。坐在果园的田坎边,他望着村里家家户户地里的李子树,陷入了沉思。

“想改变传统的‘靠天吃饭’,就要投入新的设施建设。”齐兴禄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找到相关领导说出自己想在果园搞大棚建设的想法。

现在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时机,要想产业进一步提质增效,在青红脆李果园实施避雨栽培大棚设施能很好解决早霜、冰雹、雨水等恶劣天气影响,建了大棚,还能打个“时间差”,延长果子采收期,价格更好,真正让生态效益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齐兴禄作为阿坝州政协委员,在2021年政协第十五届阿坝州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提交了加大农业设施建设投入,出台激励机制,改善农业发展现状的提案。

“生产和市场有希望,老百姓就有希望。”齐兴禄说,“作为一个农艺师,我的信念和初衷就是带着老百姓在土地里种出‘真金白银’,不管再难,都没有变过。”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实现农民富。齐兴禄的青红脆李农业科技示范园是黑水县近年来持续探索农业产业发展方向一处“小景”,也是沟域经济助推乡村发展的有力尝试和证明。老百姓腰包鼓起来了,村庄面貌也发生显著变化。

如今,在黑水有许多的“齐兴禄”,用他们不畏艰难、勇挑重担的使命担当,科技助农、开拓进取的精神浸润着“每一棵李子树的梦想开花结果”,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为民办实事,助农开新局。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