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全民) “十三五”期间,剑阁县实施产业带动乡村发展战略,将华侨城项目引入下寺镇双旗村,为加快脱贫攻坚进程和新农村建设注入强劲动力,给村民带来巨大实惠。
而今,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该县紧盯产业发展不放松,坚持以产业发展之路走到的思路,让村民的“钱袋子”更鼓。
4月27日,记者走进下寺镇双旗村,一座座青瓦白墙、古朴典雅的民宿错落有致,花卉产业园里玫瑰争艳次第开。一幅幸福美村的画面徐徐展开。
下寺镇双旗村幅员面积23.3平方公里,常住居民414户共计1628人,该村通过引进产业,盘活闲置资产壮大集体经济,村民通过分红、务工收入已走上了致富“快车道”。
“在花卉园里栽花、浇水每天有80元的收入。”今年68岁,家住双旗村二组的刘茂莲告诉记者,2014年就脱贫了,如今在花卉园区务工,她和老伴每月务工收入有3000余元,家里养了两头猪,50多只鸡,还种植了一些农作物,加上年底分红日子越过越有盼头,对现在的生活感到很幸福。
“通过资产盘活,物业租赁、入股分红等方式,目前集体经济收入23.35万元。”双旗村支部书记卫建说,将原双旗村村委会闲置房租赁给华侨城每年收入10万元,将214亩林地流转打造观光农业每年收入5.6万元。依托剑门关5A景区发展农家乐和观光农业带动农户发展产业,据测算农户销售土鸡、鸡蛋、牛羊肉可让村民人均增收560元以上。
“拆掉破旧土木结构房,住进了小别墅。”“家门口有了产业园,发展产业、务工两不误。”“环境美、设施全,农特产品通过农家乐在家门口就能卖出好价钱。”“每年还能领到集体经济分红。”……历数近年来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双旗村村民有讲不完的话、道不尽的激动和喜悦。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当前,剑阁县立足县情农情,遵循乡村建设规律,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发展产业之路,全力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文章”,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近年来,该县始终坚持把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根基。加快构建现代特色农业“5+3”产业体系,按照“四区四园”空间布局,大力推进县域北部区域10万亩现代特色产业园区、县域中南部区域10万亩优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亭子湖库区生态康养园区和升钟湖库区柑橘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引领,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路径,持续推进优质粮油、生态猪牛渔、剑门关土鸡、绿色果蔬药和醇香烤烟五大优势特色农业延链融合发展。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变革生产经营方式、资源配置和农民收益机制,大力推行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有序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创新乡村产业发展模式,大力探索农村宅基地有效利用方式,积极支持利用农村闲置分散的建设用地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乡村资源、农民资产转化为资本、产业和收益相结合。充分考虑乡村特点,尊重乡村发展演进规律,准确把握乡村发展趋势,走出具有“千村千面”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