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高县:沧海桑田 一颗桑葚果带来的乡村“蜕变”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时间:2021-04-26

(罗景萍)一片幽绿,万紫千红。眼下正值桑葚的盛采期,走进高县来复镇陈垇村的果桑示范基地,放眼望去,绿叶葱茏间,一簇簇或红或紫的桑葚果挂满枝头。三五成群的游客手提篮筐,穿梭其间,惬意采摘。昔日的穷山沟变成了如今游客们体验乡村采摘乐趣的网红打卡地,小小桑葚果,不仅带动了当地农户增收,也成为了陈垇村一张响亮的名片。

image.png

乌黑的山葚挂满枝头

因地制宜  荒山坡上种出致富树

陈垇村位于位于高县东北部,曾是省级贫困村。“以前我们这个地方,又偏又穷,土地大多为沙石土,不出粮食,很多人只有外出打工。”回忆起曾经的场景,该村党支部书记王大勇颇为感慨。为了寻找一条可行的致富门路,帮扶单位和镇、村干部带领村民奔赴成都、南充等地考察,最终决定依托该村的种桑基础,将果桑作为特色产业来发展。


image.png

果桑基地迎来学生们体验研学游

2015年,第一批果桑示范园开建。久困于穷的村民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大家干劲十足。开荒地、炸石缝,硬是在坚硬贫瘠的荒坡上种下了一棵又一棵果桑树。村集体公司邀请技术人员到村指导果农进行统一管理。经过三年多的发展,陈垇果桑的种植面积达到了2250余亩,荒芜的山丘重新披上了绿装。

2017年,该村果桑首次迎来丰收,村集体公司积极与农超对接、邀请媒体开展直播带货,实现了从最初的线下“流动商贩”到“云带货”的消费大升级,打开了销售渠道,10余吨果桑销售一空,村民们第一次尝到了种植果桑的甜头。

“贵的时候能卖到20多块钱一斤,没想我们这山旮旯里也能种出‘金果果’”。果农王永林种有5亩地的果桑,每年仅靠出售鲜果就能给他带来2万余元的收入。桑果采摘结束后,桑叶还可以用来养蚕,“一树多用”这让王永林觉得很是实惠。

针对桑葚果保鲜期短、易坏的特征,该村还引进了桑葚加工厂对鲜果进行深加工,村民采摘下来的桑葚可以送到这里来由厂家统一收购,及时加工成桑葚干、桑葚酒,这些产品经由电商物流,销售到全国各地。

image.png

新鲜采摘的果桑

农旅融合  小桑葚带来大效益

凭借着果大、汁多、味甜的优质口感,“陈垇果桑”逐渐打响了知名度。宜庆路的穿境而过,让原本“藏在深垇无人识”的陈垇村,一举来到了公路边,交通区位的大逆转,为该村带了新的发展机遇,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周末带上家人,来这里体验采摘乐趣。该村抓住契机大力发展乡村采摘游和研学游,果桑的经济效益进一步凸显。

这段时间正是采摘桑葚的时期,对接研学单位、规划团体采摘区域,村党支部书记王大勇忙的不可开交。“今年很多学校预约了到村采摘,目前已有5000余人次到村,预计鲜果采摘收入有15万元左右。”王大勇介绍说,为了更好地规范乡村游,该村建立了“村集体公司+农户+基地”的采摘游发展模式。由村集体公司统一对接团体,果农在基地当起采摘导游,不仅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也让果农实现了就地销售。

看着村口纷至沓来的游客,村民李正贵加快了切菜的速度。“以前都在外面打工,没想到有一天我还能在自己家里当老板。”随着乡村游的进一步火热,在村集体公司的帮助下,李正贵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将自家的房屋装修后办起了农家乐。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有一千多元的收入。采摘期接待游客,农忙时种地,一家人能在一起,平淡却也充实,对于现在的生活李正贵很是满足。

一颗颗桑葚果,甜了游客的味蕾,也涨鼓了村民的腰包。今年,该村果桑的销售收入预计超过200万元,带动种植户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曾经的贫困村成为了发展致富的“排头兵”。

“果桑画廊·水韵陈垇”。走进如今的陈垇村,道路整洁,民居雅致,目之所及,满眼皆绿,层层叠叠的桑树随着春风翻起绿浪。产业发展起来了,基础设施也越来越好,沿途一幅幅描绘果桑产业发展的乡村文化墙,述说着这里沧海桑田的巨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该村加快果桑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以观光采摘、研学体验、深加工三位一体的产业体系,一步步地把昔日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