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德银 徐苏)党员干部为群众办实事,要办到点子上,要办到群众的心坎儿上。
这几天,攀枝花仁和区啊喇乡啊喇村组织村民修建了河中桥、河外桥,啊喇村联合村民小组的群众可谓逢外人就讲自己小组的喜事,高兴的心情写在了笑着的脸上。
“修两座新桥,我们一共才花了8.5万元,如果是交给别人承包来修的话,那40万元都不一定能修好。我们很感谢村两委领导的拍板和帮助,感激乡上领导的关心和帮助!”4月21日,63岁的村民罗绍云这样笑着说。
在罗绍云的家旁边有一条小河,一直没有桥,修桥成了祖祖辈辈的愿望。今年,在村两委的关心下,他主动提出自己捐资2万元修桥。村两委随即召集村民开会,村委会补助1.5万元,村民小组集体资金补助5万元,要求受益的40余户群众投工投劳,在村两委的带领下,由村民小组组织群众自建。
“乡上严齐波副书记先后来了四五次,村干部几乎天天都来,他们善于组织,团结就是有力量!从3月25日开工修河中桥,15天就修好了!现在娃娃们上学,再也不走河底过了,大货车都能进来,再也不用摩托车拉东西走河底过了。当然,发大水的时候,再也不会把人冲到下面的大水库里把人淹死了!”70岁的罗绍勇这样深有感触地说!
小组长起仕能说,河对岸有40余户人、上百亩土地,种的全是烤烟、芒果、石榴和蔬菜,还有千余亩山林,修好这两座桥,是我们老百姓多年的期盼和梦想,更是在脱贫攻坚结束后,走乡村振兴之路的需要。“路都不通,乡村又咋能振兴呢?乡上村上的干部顺应民心,帮助大家修好‘民心桥’,大伙儿肯定高兴嘛!”在修这两座桥的时候,作为小组长的起仕能开着自己的挖掘机,足足干了五六天,全是义务,柴油钱都是他自己出的。
77岁的欧朝忠,也硬要来参加义务工,还足足干了3天。“投工投劳很应该,我又没出钱,只出力!在我活着的时候看着儿时就盼望修桥的梦变成真的,我很高兴!”
在新修的河外桥下游约50米处,有一座被冲毁了的小桥遗迹。“这是2016年发大水的时候,把桥冲垮了的地方。这几年来,大伙儿就盼望重新修桥。可是,一没资金,二也没人来组织,所以拖到了今年。现在终于修好了,大家能不高兴吗?”53岁的启学富这样笑着说。
他是土建方面的小包工头,平时在外搞点小工程。“这座桥和上面的河中桥不同,上面那座桥的桥板是用钢筋水泥浇筑的,这座桥的桥板是在乡领导的帮助下,从外面拉来的,桥板是以前修高速公路用的。仅仅这两块桥板,就可以节约10万元费用!”
“你问我们为啥愿意投工投劳?那是在村两委的帮助下,给自己干事儿,能不积极吗?”据悉,新建的河中桥,长15米、宽4米,新修的河外桥,长20米、宽5米,群众投工投劳共200余个。
启学富的妻子李学灿笑着说:“再隔几个月,我女儿出嫁,就方便多了!不再走河底过,好搬运嫁妆,客人来我家方便不说,我家也有面子哦!这是一座我们都喜欢的‘连心桥’“面子桥”!”
对这座“连心桥”,村党支部书记盛其光深有感触地说:“学党史、感党恩,要为民办实事,关键还是在于村组干部要了解老百姓的心愿是啥?急迫的愿望是啥?顺应民心,才能组织群众、团结群众,干成群众喜欢和满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