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多措并举——宝兴:山区小县迈向乡村振兴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时间:2021-04-22

四川农村日报讯 唐小未 图片由宝兴县扶贫开发局提供

在2014年7月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和信息化建设中,雅安市宝兴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66户3728人,贫困村14个。由此开始的脱贫攻坚战,宝兴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多措并举,贫困群众、贫困村分别在2017、2018年全部脱贫摘帽;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
  “去年收入创新高,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修新房子,供小女读书考学。”蜂桶寨乡民治村脱贫户杨东康说。
  “农村要发展,关键要搞产业,增加收入,提升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一位亲身参与推动贫困村退出的老村支部书记说。
  “乡村要富裕,要振兴,核心是发展农业产业,鼓励外出务工,这两方面做好了,增收致富就有保障了。”宝兴县扶贫开发局副局长杨军说。
  关于当下的乡村振兴,不同人、不同角色给出的答复往往不一样。但这些答复,却是在脱贫攻坚的实践中探索出来,在当下对照过去总结得来,在过去积累的成果、经验里,映射未来。

image.png

宝兴乡村一角

一位脱贫户的今昔之别
  3月19日,杨东康早早到县城上班。“临时做绿化,每天150元,下班就结账。”杨东康挺满足。
  他的主要职业是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管护员,重点针对他这样的脱贫户供给的公益性岗位,一月工资 2000 多元。这是宝兴实施的脱贫群众分类管理,对有返贫风险的群众在普惠性政策之上给予更精准帮扶,这种方式还为全省巩固脱贫成果提供借鉴。“去年还可以,务工收入3.1万元。”杨东康特意强调,这只是他一个人的收入,妻子在宝兴灵关镇上班,每年收入2.4万元。
  “以前过得紧巴巴,连给孩子买冰糕都舍不得。”杨东康的建档立卡表,清晰记录着他过去的情况:务农,年人均收入两三千元;受过伤,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双亲年迈需赡养,长女读大学,幼女读小学。“最心焦咋供俩女子读书,自己的土地种满了都不济事,还把别人的土地租来种,收入还是不管用。”他说。
  当笔者问杨东康,以前也很勤劳,怎么没多大起色,是什么促进他发生了当下的改变?这个老实的中年汉子说不太清楚,只给笔者算了一笔增减分明的经济账:“老人在家门口看病能报销,孩子上学不要钱,家庭支出减少了,但收入却在增加,低保每年5000元,还有政府务工奖励和夫妻俩工资收入。”
  说完这些,杨东康又想了想,“最主要还是土地流转出去,腾出手务工。”

image.png

明礼卫生院开展红旗帜医疗队送医疗下乡服务。

一位村支书的困惑与探索
  “杨东康们”流转出土地720亩,在流转当年就种下桑和藤椒,收益由企业、合作社、村民三方共享。合作社收益归村级集体经济,村民得三份收入:800元/亩的土地流转费、80元/天的务工工资、基地盈利分红。
  “一直思考村里产业怎么发展,却找不到好项目。”与现在侃侃论产业、算收入不同,时任蜂桶寨乡光明村党支部书记的苟全林也曾深深迷茫,知道乡村建设要搞产业,提升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但不知该怎么搞,要搞成什么样子?
  脱贫攻坚激活了乡村资源和发展动能。2017 年寒冬腊月,一企业主偶然进村,邀请他种桑。经过调查,种桑收益确实比庄稼高,与企业合作,还能降低风险。苟全林觉得这事能干,如果村民不同意就把自己的土地先拿出来试验。
  结果却完全相反。2018年正月初四,苟全林带着村“两委”,挨家挨户征求意见,村民一致赞成,全村土地很快流转起来,当年种的桑当年见效,藤椒也快投产了。
  4月16日下午,笔者走进这个种植基地,道路两侧的粉桃花、白玉兰竞相绽放,给村庄换上“春装”,桑园顺着梯田铺开,果桑已在枝头笑。“5月成熟,采摘体验很受欢迎,游客来了都不够采。”村民对此很兴奋。
  “经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桑园里道路成环线,坡改梯更方便种植管理,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经管好,早日收回成本,实现盈利。”在这方花果飘香的基地中,苟全林看到了过去经历的困惑与探索,更看到未来的美好景象。

image.png

宝兴组织开展有机菊花采摘技能竞赛活动。高华康 摄

“飞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3月23日,宝兴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菌袋生产线持续运转,每天产出食用菌袋两三万(袋),待于大棚发酵3个月,方可配送买家出菇,回收香菇,服务半径覆盖宝兴、芦山、天全等地。
  这个菌袋加工厂还与民治村有着更为紧密的利益联动。食用菌袋存储发酵的大棚,绝大多数是这个村的村级集体资产。“当初用村级集体资金建大棚,就是配套食用菌产业发展,通过大棚收租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全村人均增收8000元。”蜂桶寨乡人大主席张章说,这得益于“飞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模式。
  宝兴是典型山区小县,东河、西河在县城交汇,始称宝兴河。三个河谷狭长,谷外高山急促攀升,辖区7乡镇、5.9万人口,就分布在河谷沿线及山腰坪地。“因为地少,宝兴农业发展很受限制。”宝兴县扶贫开发局副局长杨军补充道,宝兴25度以上的坡地全部退耕还林。
  近年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政策好、项目多,针对有些村有资金无土地等情况,宝兴探索“飞地”模式,将贫困村的项目、资金以村级集体资金入股其他资源较丰富、条件较成熟的村,改变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单村运作模式,促进薄弱村集体经济稳定增收。
  “原蜂桶寨乡光明村、民和村的项目资金投放到新华村,后来三个村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中合并成民治村,村级集体资金、资产更加壮大,预计今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张章说,更有人评价此举“打造山区乡(镇)农业产业发展样板”。

脱贫效益持续显现
  4月19日,宝兴县扶贫开发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一起商量,要不要继续面向全县农民工发放务工奖补,商议认为该发,“脱贫不脱政策,务工很重要”。
  这项政策始于2018年,每年拿出100万元对脱贫家庭外出务工进行鼓励性补助。“我们对脱贫攻坚数据库的资源进行大数据分析,发现务工收入占了脱贫群众收入的六成以上。”杨军说。
  近年来,宝兴县统筹安排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上亿元,实施道路交通、水利设施、产业发展。目前全县中药材24万亩、茶园2.8万亩、枇杷5000亩,牦牛总存栏2.4万头。同时,深入实施“惠民”行动,创新开展“车载流动医院”,送医送药到群众家门口。
  “山区人居分散,山上群众到卫生院看病取药,费时又费力,来回车费饭钱往往比药费的支出还高。后来我们改装急救车,配备医生、药品、诊疗设备和报账设施,将流动医院搬到车轮上,开进村,群众看病远、看病难、报账难的问题一并解决了。”陇东镇卫生院院长姜明东说。
  该院从2018年发起了这项工作,“车载流动医院”于2019年在宝兴全县推广,2020年在雅安全市中高山乡镇推广,并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被人大代表推介到北京,以造福更多人。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