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阚莹莹
4月15日,全省畜禽种业大会在成都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目前,全省现有国家认定的传统畜禽品种64个,其中传统地方畜禽品种和培育畜禽品种分别为52个和12个,全国排名第二。同时,建成了西南最大、保存畜禽遗传材料最多的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保存畜禽遗传物质已突破12万份。目前,全省44个保种场(保护区)的保护品种群体总体保持稳定。
资料图片
目前我省已经建立部省级畜禽核心育种场41家,其中猪20家,牛2家,羊6家,禽9家,兔3家,蜂1家,其中国家级畜禽核心育种场13个。畜禽新品种(配套系)选育方面,“十二五”以来,全省先后育成天府肉猪、蜀宣花牛、大恒799肉鸡配套系等10个。天府黑猪、蔺乡猪、天府肉羊、天府黑兔、农华麻鸭等畜禽新品种(配套系)有望在十四五期间进入中试或培育成功。
做好畜禽育种工作,四川任重道远。会上,省畜牧总站站长徐旭对此提出了建议:“首先要扎实推进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其次,围绕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抓实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同时要提高种畜禽质量安全水平,继续组织各级相关专家继续开展种畜禽场生产经营许可现场验收,加大对全省生猪、牛精液的抽检力度。在全省种畜禽的信息化方面,各核心育种场要认真开展性能测定,及时上传数据到评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