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员正在采摘桑叶
陈晓峰正在与社员一起规划扩大桑树种植面积
白市镇蚕桑技术员任绍明(中)正在给社员讲解养蚕技术
社员正在蚕房里给蚕宝宝喂桑叶
四川农村日报 李斌 熊虎成 特约通讯员 廖小兵
6月20日,广安市广安区白市镇碑垭村八组返乡农民工、广安区红峰蚕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晓峰正在蚕房里给蚕宝宝喂桑叶。
现年45岁的陈晓峰2014年毅然告别多年的打工生涯,带着务工积累的“第一桶金”,带领一家人回村发展养蚕业,带领贫困乡亲走致富之路。
创业之初,困难却难以想象。
没有优质的蚕种和足够的桑叶,没有种养的技术,没有稳定的销路。幸亏广安区从土地、资金和项目扶持等方面推出多项创业扶持优惠政策,让他坚定了发展信心。区农业局、白市镇还专门派出蚕桑技术人员,提供保姆式技术服务。有了技术支撑之后,陈晓峰包下了村里因年轻人出外打工而荒废的300余亩土地,一口气全种上了桑树。
桑园有了,养蚕的饲料够了,但养好的蚕茧卖到哪儿又成了大问题。在广安区农业局的帮助下,陈晓峰很快就找到了包技术服务、包产品收购的大集团公司。为了带领更多群众致富,陈晓峰专门于2016年成立了广安区红峰蚕桑专业合作社,吸收了当地30个村民加入合作社。
陈晓峰的付出,很快得到了回报。去年合作社已经初见效益,产品供不应求。据悉,今年合作社预计产值达到50万元,而明年将达到17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