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三农新闻网南充讯(通讯员 莫子君 张家鹏 文/图)人的一生需要面对很多的放弃与坚守,在秦巴山区腹地刚刚脱贫摘帽的四川省阆中市文成镇,有这样一位退职老村支书深受人们拥戴:有着近40年党龄,担任村书记长达35年之久,现年64岁的杨启明,2020年4月,他刚从村支书岗位上退下来,本应在家安享晚年,但他退岗而不退职,始终坚守着对党、对人民的那份忠诚,从儿子手中接手因今年的新冠疫情使厂子陷入被动的原明森木材加工厂,在当地党委政府及就业部门的支持下,创建了“就业扶贫车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奉献着余热,诠释着一名退职干部、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初心与坚守。
文成镇党委书记王旭向杨启明赠送“就业扶贫车间”牌匾
冬至时节,从阆中古城出发,沿国道347线驱车半小时左右,笔者一行慕名来到了文成镇二十桩村的明森木业加工厂里。入冬后的明森木业扶贫车间里,虽天气严寒,但车间里生产建设仍然热火朝天。在轰轰隆隆的作业机旁,老支部杨启明正在车间里来回巡视及现场演示细节要领和检查各环节的质量,忙的不可开交,虽然车间里机器轰鸣,而且一块合格的实木板从原材料到最终定型需要近30道工序,但已有六旬多的杨启明俨然行家理手,对生产中的每一道环节都泰然自若,得心应手,了如指掌。
见笔者一行到来,杨启明老支书放下手中的活儿,让我们戴上安全帽,一边向我们介绍车间里的情况,一边带我们参观厂区。从老支书的口中我们了解到,与别人不一样的是,在别人退休后安享晚年的时候,他却开始了自己不一样的创业人生。2020年4月,杨启明从干了35年的村支书上退休,脚踏实地的他干了一辈子的工作,突然闲下来了,却总是患得患失习惯不了。恰逢儿子杨坤在村里已创办近十年的木材加工厂因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厂里的订单减少,成品积压,在厂子里工作多年的村内群众也因此不能复工,更有十多户刚刚脱贫的脱困户也面临着返贫的风险,杨启明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和儿子杨坤整天都在思考如何让厂子里形成良好的生产链和产业链,让村里的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
通过市场考察和多方调研,杨启明和儿子商量后,决定在阆中市内开办实木家具厂,让自己生产的纯木板不再为销售犯难。发展思路确定下来后,父子俩便筹措资金1500多万元在市内七里工业园区租赁厂房、跑相关部门审批手续、招聘技术工人……。仅三个月时间,占地20000多平米、招聘60多位工人、阆中首家集生产、销售于一体实木家具—阆中朗森家居便在阆中七里工业园区里创办了,由于所生产的全是实木家居,很受市民青睐,更有很多顾客及厂家慕名前去定制,产品畅销全国各大中城市,为明森木业的实木板解决了后顾之忧,也顺应的解决了厂里80多名村民复工复产、就近就业。朗森实木家具生产基地建好后由儿子杨坤全权负责生产和销售,而杨启明则毅然回到村里的明森木业加工厂里,每天在厂子里即是技术总监、又是质检员和厂长,身兼数职的老支书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
杨启明创建的“就业扶贫车间”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保就业,特别是保贫困劳动力就业,就是兜住了最大的民生底线,也是筑牢巩固脱贫成果的坚实防线。为了防止村民因疫返贫,经历过脱贫攻坚和疫情双线作战的杨启明老支书克服疫情影响多措并举确保贫困劳动力就业促进增收,在厂里建起了“扶贫车间”,解决了本村及临近村15位脱贫户就近就业。在今年10月17日国家扶贫日,杨启明老支书的明森木业被阆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阆中市就业扶贫车间”。井溪河社区63岁的脱贫户蒲茂超,在明森木业分切车间已工作了四年多,靠在厂里每月3000多的工资,2018年才刚刚脱贫,生活也不是很稳定,年初的疫情厂里不能正常开工,让他对生活充满希望的幻想再次破灭。“后来通过在杨书记创办的的扶贫车间工作,现在每年能挣3万多元,不仅摘掉了贫困帽,生活也越来越红火了。”蒲茂超欣喜地说。
“只有退休的干部,没有退休的党员,我可没老,依旧可以发光发热。”凭借着出色的个人魅力和不怕苦、不怕烦的奉献精神,杨启明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心,继续带领着村内的群众共同致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老党员的奉献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