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农技:种大豆 试试间作新农艺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时间:2020-10-27

四川农村日报讯 实习记者 唐小未

“玉米在3月底4月初播种,播种时预留下间种大豆的行距,等到7月底8月初收玉米时,大豆还有相当长的净作时间。到9月底10月收获,大豆的根部为土壤固氮、落叶增肥,可在保玉米前提下增加大豆种植面积、产量……”10月24日,在仁寿粮食园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示范基地,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刘卫国向前来参观的专家介绍,这种间种方式的另一个利好是可以休耕,来年将种玉米与大豆的位置互换,实现可持续发展。

image.png

资料图片

  当天,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豆类杂粮创新团队大豆种质、植保、机械三岗位联合示范现场观摩交流会在仁寿粮食园区举行。与会专家参观了仁寿粮食园区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示范基地、实验基地,仔细了解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专用肥、药以及农机设施设备等研发应用情况,并围绕有关情况展开交流。
  今年初,我省首次将四川豆类杂粮创新团队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豆类杂粮创新团队共设九个岗位。“其中六个岗位与大豆相关,可见大豆对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叶鹏盛说。
  针对玉米大豆供需缺口巨大、争地矛盾突出,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杨文钰团队研发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创新形成“选配良种、扩间增光、缩株保密”核心技术,“减量一体化施肥、化控抗倒、绿色防控”配套技术,研制配套种管收作业机具,填补了间套作无配套农机具的空白。该技术在仁寿推广2000余亩,在玉米不减产情况下平均每亩增加大豆120公斤以上,增加效益700元以上,被称作玉米大豆间作新农艺,写入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