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三农新闻网南充讯(通讯员 莫子君 文/图)10月18日,笔者走进四川省阆中市妙高镇民乐村,往年大片的撂荒土地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为了盘活撂荒地,让沉睡的土地焕发新的活力,妙高镇11个村(居)整合资源,在申请产业扶贫资金的支持下成立了11个专业合作社,采取土地入股、保底分红、集体提成等方式,提高群众流转土地的信心,整合利用的撂荒地达2000余亩,有效推动村集体经济壮大,帮助村民增收。
麒麟村流转撂荒地建起3000头生猪养殖场
民乐村党支部书记魏君介绍,该村自2019年成立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以来,累计整合撂荒地500 余亩,探索出“饲草+玉米+南瓜+肉牛”轮作种植模式,由专业合作社根据土地荒芜程度给予流转补贴整合撂荒地,按适宜种植时间轮番种植饲草、玉米、南瓜等经济作物,提高撂荒地利用率。除种植传统经济作物外,民乐村还开拓创新发展核桃、菜头、中药材等产业。为更好地发展产业,专业合作社维修提灌站和沟渠,新建蓄水池14口,整治病险水利工程12处,确保500亩产业园旱能灌、涝能排。
麒麟村流转撂荒地建起山羊养殖场
“发展产业的过程中大量吸纳周边农民尤其是贫困户就业,务工收入按天计算。”魏君说,“为增强民乐村村民入社积极性,专业合作社承诺每年拿出3万元保底分红,极大地增强了该村农民流转土地的信心,减少了耕地撂荒。”
与民乐村一样,妙高镇妙高楼、构溪河、石鱼、麒麟等11个村(居)也积极探索出解决撂荒土地的新路子。
构溪河村流转撂荒地建起银杏种植园
共和村、构溪河村建立银杏产业园并吸引业主建起银杏叶加工厂,吸引周边农户与企业签订抱团互助协议,开展适度规模化种植。麒麟村、魏家梁村、石鱼村针对部分撂荒土地相对偏远,无业主大户流转的情况,采取将撂荒土地交予集体寄种公营的“集体寄耕”模式,由村集体统一拓荒、统一耕作、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种植二荆条辣椒、脆红李、蜜本南瓜等,产业发展也如火如荼。通过探索各种土地流转模式,妙高镇有力地解决了成片撂荒地造成的农业资源浪费,农民实现了持续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