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冲刺!朝着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宏伟目标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许鹏 舒甫斌 文/
富顺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以牢固的政治定力、务实的工作作风、扎实的工作举措,下足“绣花”功夫,高效推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工作,高质量完成脱贫目标、稳定增收、质量提升、政策落实、问题整改、宣传总结“六大”任务,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富顺县海升集团千亩柑橘产业园。
脱贫目标
全面达到高质量标准
该县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指标,全面实施就业、产业等扶贫措施,实现2020年计划脱贫的1户3人高质量脱贫。同时,确保已退出的34个贫困村和5万多脱贫人口得到高质量巩固提升。
为实现上述目标,该县高效推进督战工作。今年3月,建立了“1+3+4”挂牌督战体系,对“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整改、作风建设等十项工作实行挂牌督战。县督战队会同市突击队,每天赴镇乡(街道)、贫困村和县级部门督战,找准问题、发现弱项,压实责任、强化整改、补齐短板。
稳定增收
全面落实高效率举措
实施产业培育工程。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贫困人口增收脱贫重要路径,创新多种益贫带贫模式,多形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90%的贫困人口集聚在主导产业链上。一是组建“三支队伍”。全县实现技术培训、指导、咨询、服务全覆盖,有效解决关键农事季节和主要产业的技术指导帮扶需求,持续稳定贫困户稳产增产。二是落实产业扶持基金。主要用于贫困户和集体经济组织产业发展,受益人数万余人。三是构建产业格局。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优化扶贫产业区域分布和重点,形成“8+ N”的产业格局,建成特色产业扶贫园2个。四是创新利益联结。充分调动新型经营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产业扶贫,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贫困户代养”等模式。
开展贫困技能培训。抓牢贫困家庭劳动力精准就业培训、劳务输出、产业吸纳、自主创业等工作,高效推进就业扶贫,力促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截至目前,累计安置农村公益性岗位3316人次,组织贫困家庭劳动力参加就业扶贫培训2万余人次,培育致富带头人1500余人次;完成就业扶贫示范村和示范基地建设,建成就业扶贫基地1个、就业扶贫车间3个;通过新型农业生产主体、返乡创业园区、本地企业等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800余人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达15500人。
着力推进消费扶贫。一是搭建销售平台,34个贫困村实现了全覆盖,全县建成村级电子商务站110个,扶贫专区1个、专柜75个。二是抓实电商培训,组织全县“邮掌柜”电商人员培训共计 300 余人次,镇乡干部培训500余人次,对全县电商发展起到了宣传推广和带动作用。三是积极拓展销路,开展川南·富顺农特产品年货节、“银富顺”国货博览会,组织企业参加川货全国行、西博会、广交会等展会,广泛宣传“富顺造”产品,为开拓全县农特扶贫产品市场搭建平台。
富顺县板桥镇石龙村易地搬迁居民点。
质量提升
全面实现高水平目标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公路建设,在贫困人口较多的非贫困村新建村道140公里以上;实施农田水利建设,推进病险水库整治、提灌站新改建等农田水利项目,整治贫困村山坪塘10口,改善灌溉面积480亩;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完成拆旧复垦331.64亩。
全面改善人居环境。统筹深化城乡增减挂钩、农房改造、厕所革命等政策,对已实现住房安全保障的,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开展贫困户“六改三清”行动;新建乡村公厕14座,改建3座,新建1000个生活垃圾收集点,有效处理55%行政村的生活污水问题;完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治理水平,促进社会融入,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建立集体经济发展基金 5000 万元,用好用活2240万元产业扶持基金和1000万元集体经济试点基金,推广土地股份合作、财政资金量化折股、提供农业服务等方式发展村集体经济,基本实现集体经济翻番。
政策落实
全面推行高指标项目
全面落实兜底政策。将所有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人口纳入低保范围,实现“两线合一”;为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100%。按月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费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实施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和残疾人免费适配辅助器具等扶贫项目。
全面落实教育扶贫。适龄贫困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100%,落实贫困家庭子女教育补助政策,实施好“雨露计划”,用好教育救助基金,不让一个贫困家庭学生因贫辍学。
全面落实健康扶贫。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服务,落实“十一免两补一减一控”政策,实施免费健康体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实“两保、三救助、三基金”医疗政策,确保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和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均控制在10%以内。
问题整改
全面形成高压力态势
突出问题整改。一是强业务,结合市、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业务培训和行业专项培训,对扶贫干部、帮扶责任人开展培训,让专项部门、帮扶单位、扶贫干部、帮扶责任人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工作任务、掌握核查方法。二是聚合力,将市突击队中的县内人员作为县上对应每个镇乡(街道)的突击人员,会同县支部人员共同入户、共汇问题、共商对策、共查整改。三是明责任,全面梳理近年来各级巡视巡察、审计、暗访、督查、考核等发现的问题,并将问题清单抄送联系镇乡(街道)、贫困村和行业的县领导,由承责县领导督促问题整改。四是抓销号,分级分类建立存量、增量、变量的问题清单、整改清单、责任清单三本台账,实行“责任制+清单制+销号制”管理,强化举一反三,确保问题限时清零。
强化问责考核。县纪委监委、目标绩效办、脱贫办加大定点督查、随机抽查、回访复核和明察暗访工作力度,对整改不力、敷衍应付、虚假整改的,坚决严肃处理。
宣传总结
全面展示高成效硕果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统筹抓好扶贫扶志,通过农民夜校、文化巡演、三下乡等多种形式持续深化感恩奋进教育、“三化”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动脱贫意识,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发挥村级自治组织和村规民约作用。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常态化组织开展脱贫攻坚宣传报道,选树一批脱贫先进、帮扶先进,用生动鲜活事例讲好脱贫攻坚富顺故事。
讲好“富顺脱贫故事”。围绕脱贫攻坚中心任务,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有序推进“组织一次理论文章征集活动”“举办一系列宣讲活动”等十项活动,讲好脱贫攻坚富顺故事,充分展现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县取得的重大物质成就、工作成就和制度成就。
总结成功经验。通过文字、视听、图志等多种方式,全面系统总结展示全县脱贫攻坚实践创造和历史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