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宣汉:“文旅扶贫”耀巴山 世界看见“巴文化”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时间:2020-09-29

记者  李洋  王晓英)神秘莫测古巴国,繁荣美丽新宣汉。“文旅扶贫”结硕果,巴山儿女奔小康。

9月23日,中国文联、中国民协文艺志愿服务团“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演出暨“中国巴文化之乡”授牌仪式在宣汉巴山大峡谷文旅扶贫景区举行。

9月25日,2020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上,宣汉县正式成为四川省第二批天府旅游名县,并被授牌。

从“中国巴文化之乡”的落户,到成为“天府旅游名县”,一时间宣汉成为关注焦点,多年来,美丽与贫困的交织,催生巴国儿女战天斗地的脱贫决心;横空出世的巴山大峡谷,让最穷最差的山区变成最富最美的景区,缔造出全国“文旅扶贫”经典传奇;“一步跨千年”的华丽转身,生动呈现“梦里巴国.山水宣汉”全域旅游新画卷。

image.png

慰问演出现场

从“罗家坝”到“梦回巴国”

唤醒文化底蕴  建设巴文化高地

近年来,宣汉深入挖掘巴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致力建设“全国巴文化高地”。

在宣汉普光镇进化村一处目前为止全国面积最大、保存最好、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巴文化遗址——罗家坝遗址,便能找到巴文化印记。

罗家坝遗址是四川省20世纪末发现面积最大的先秦巴人文化遗址。与成都金沙遗址、成都古蜀船棺葬遗址一道,被誉为“三星堆之后巴蜀文化的三颗璀璨明珠”。

截至目前,罗家坝遗址历经六次考古发掘,(第六次考古发掘正在进行中)揭土面积近3000平方米,清理东周墓葬130余座,出土各类珍贵器物达2000余件,其中水陆攻占纹铜豆、狩猎纹铜壶属国宝类文物,还发掘了高规格王侯级贵族墓葬M33号大墓。

2017年11月,宣汉县启动罗家坝考古遗址公园与遗址博物馆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10亿元,以“巴人巴国巴王陵”为主题,功能定位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的特定公共空间。

9月11日,罗家坝遗址博物馆获得省住建厅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批复文件。目前,正在加紧完善施工图审查、预算编制、财政评审、施工监理公开招标等程序,预计2020年第四季度博物馆主体正式开工建设。

追本溯源,巴文化大旗猎猎有声,2017年,在罗家坝遗址与巴文化学术研讨会上,形成了巴文化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宣汉共识”:宣汉罗家坝遗址是我国目前所知面积最大、保存最好、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巴文化中心遗址之一,也是探索巴文化起源的重要地点。

近年来,宣汉还通过穿巴人服、唱巴山歌、跳巴人舞等形式,不断丰富巴文化内涵。如今,从城里到乡下、从机关到学校、从小区到工厂,掀起一波又一波的“三巴”高潮,血性阳刚、重情重义、崇文尚武的巴人精神重现宣汉大地。

9月29日,新的盛宴点燃全川视野,借由巴山大峡谷这扇“窗口”,巴文化要让世界看见精彩——集歌、舞、特技、影像等多种模式于一体的大型沉降式情景史诗剧《梦回巴国》开启首演,揭开古老巴国神秘面纱,一睹其五千年前惊艳真容。

令人期待的是,《梦回巴国》的剧场,设计为270°半包围式观演关系,分块式机械舞台具备升降、旋转、开阖、悬浮等功能,配合360°全包围式的视音频技术,配备纵向整体升降式体感观众席,可承载700名观众与当时的表演相结合完成上升、下降的变化,让观众更好地体验从万丈高崖上猛烈坠落、从翻腾的云海里一跃而出、在几千米的高空中畅快滑翔等奇妙的体感效果,最大程度的沉浸在剧情氛围中。

依托“大峡谷”开启“新生活”

文旅融合  换来脱贫奔康致富笑颜

“今年国庆节,店里还要加点人手才忙得过来。” 巴山大峡谷文旅扶贫景区内,三墩土家族乡大窝村桑树坪的脱贫户王明珠正在跟家人商量如何迎接新一波旅游高峰。

今年8月,巴山大峡谷接待游客迎来历史新高。“提前一周都订不到酒店。”王明珠笑称,据说当月门票收益就达到了1000万元。他家的小吃店也受到眷顾,客人络绎不绝。

“如今有了这门好生意,还得从这栋房子说起……”王明珠打开了话匣子,“我们家以前的房屋,莫说开店了,安全都成问题,一到下雨天,就大落大漏;前几年景区开发,村里拆迁统一安置,都是独栋独院,我们楼下开小吃店、小卖部,楼上自家住,宽敞得很。”

“像王明珠家这样的拆迁安置户,就有29户。”三墩土家族乡大窝村支书刘启兵说:“2016年巴山大峡谷文旅扶贫景区建设以来,大窝村借助异地扶贫搬迁、广厦行动、拆迁安置、地质避险、危房改造、风貌打造等模式,带动610户、2000余人住上了好房子。”

在树坪游客综合服务中心,王明珠的妻子陈立玉正在指引车辆有序通过,她一身保安装扮,精神抖擞。

“以前在家务农,种植土豆、红苕,一年到头勉强能维持生计……”生活的巨变让陈立玉感慨道:“现在就在家门口当保安,每个月工资2200元,吃喝不愁,还有节余呢。”

2016年巴山大峡谷景区开发以来,大窝村修通了柏油路22.5公里、水泥路45公里,这些公路将全村9个小组、680户人家和众多优质景点连接了起来,随着境内巴山云顶旅游度假区、巴部落亲子乐园、“夜游巴山”等文旅景点和项目的运营,全村如春后雨笋般涌出民宿、酒店多达38家。

像王明珠家这样,在家门口吃上“文旅饭”的例子不胜枚举。依托巴山大峡谷景区,大窝村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目前该村已有500余村民就近在本地就业。

“老王,你家今年土地入股分红一共是9800多元,请你核对一下。”9月4日,村支书刘启兵来到老王家,比对着簿册上的数据。众人也帮老王家算起了账,妻子工资收入、店铺经营收入、自己和大女婿的务工收入、还有景区土地入股分红……王明珠越听越开心,脸颊上泛起深一道浅一道的笑纹。

文旅发展,造福了贫困户还孕育出一批致富带头人。渡口土家族乡常乐社区党支部副书记黄金美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巴山大峡谷旅游景区的建设消息传来,黄金美敏锐地意识到,改变命运的时刻到了。她将所有积蓄投入到园美种植专业合作社和骏瑞商务酒店。

目前,酒店长期从业人员14人,每年消费本地农特产品40多万元。在带动就业的同时,扩宽了当地农特产品销售渠道,有效地助农增收。

园美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会员106人,种植厚朴、云木香、党参等药材,年收入20万元,帮助26户农户每年实现增收9000元,有效地带动了脱贫致富。

为将宣汉巴文化推向全国各地,以旅游带动脱贫,黄金美创立了巴山民俗表演艺术团,她们表演的土家族千人钱棍舞热烈奔放、独具特色,在重要的节日免费为景区游客进行表演,为景区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事业有成的黄金美并没有停下脚步,2018年启动了炉厂坪民宿项目。“修建巴山大峡谷最有特色的民宿,把最好的体验带给游客,让更多群众获得就业机会并脱贫致富。”这是她人生目标的下一个规划。

image.png

授牌仪式

文旅“走出去”  品牌“响起来”

强抓龙头培育  产品升级运营提档

“文旅扶贫”见真章,绿水青山传捷报。“景区开园至今年8月底,已接待游客312.7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92亿元,带动片区102个贫困村、9.1万贫困人口脱贫……”9月8日,在2020年四川省旅游景区发展大会上,巴山大峡谷景区党工委书记于宏掷地有声地说。

未来,宣汉还将主动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统筹万达开及毗邻地区旅游资源,共建“大巴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和“大巴山”“大三峡”旅游环线,全面提升宣汉文化旅游的引领力、辐射力和竞争力。

做大做强巴山大峡谷文旅扶贫景区,加快渡口风情小镇、桑树坪度假小镇、朝阳康养小镇“三个精品小镇”建设,全力打造巴山大峡谷文旅新城,进一步增强巴山大峡谷文旅扶贫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最终,在加快推动景区硬软件整体提档升级的基础上,强化景区基础配套设施、智慧网络建设,开展好系列文化旅游主题营销,承办好全国全省大型节会赛事,不断加强线上线下平台推介,真正让宣汉的景区从山区“走出去”,让宣汉的文旅品牌在全国“响起来”。

2019年,宣汉GDP实现369.9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达20.02亿元,接待游客1130.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0.3亿元,文旅产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升。

达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宣汉县委书记唐廷教表示,乘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春风,宣汉勇挑达州“建设巴文化传承创新和旅游发展高地”重任,以打造“大巴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先行地”为统揽,聚力做好“大巴山+巴文化”文旅融合文章,推进“全域旅游”“开发扶贫”战略,走出了一条“文旅交融、互促共兴、助力脱贫攻坚”的山区旅游脱贫新路子,力争早日建成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