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9月23日,天刚麻麻亮,借住在甘孜州道孚县瓦日乡政府的叶昌华就起床收拾行装、挎上帆布包,出了房门。从乡上步行到列瓦村共4公里,他用了不到1个小时就到了。
“叶老师,来看苹果哇?”沿途村民这样打招呼。
“村民都叫我叶老师,其实我并不是老师,只是一名普通的驻村干部。”叶昌华告诉记者。
叶昌华是省经信厅下派列瓦村的驻村干部,从2018年7月起,在坚守扶贫一线数百个日日夜夜里,他总是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身到帮扶工作中,因为这里有他的“心上人”。
资料图片
高原种出红苹果
如今,在列瓦村的40亩苹果标准示范园里,红彤彤的红富士苹果挂上了枝头,今年这批苹果树开始挂果,辛苦付出有了回报,叶昌华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列瓦村是离道孚县城不远的一个村子。这里的群众只会种植小麦、土豆等传统作物,基本上只能自用,部分勤劳的群众再季节性捡点菌子,打点零工,其他收入很少。
经调研后,叶昌华发现了列瓦村的优势——充足的阳光和苹果种植基础。这里有苹果生产的条件,且苹果耐储运、价值高,管理相对简单。
一个“重振苹果经济,激发内生动力,助力脱贫攻坚”的点子,在他的脑海中渐渐形成:“这里有种植苹果的基础,如果把苹果产业做起来,村民一亩地种个40-50株,保守估计能产5000斤,每户种个10亩,收入能突破10万元。”
列瓦村苹果产业得到了省经信厅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大力支持。2018年11月17日,列瓦村开荒建苹果基地,当年就建成了首个标准示范苹果园,安装了水肥一体化设施,果苗成活率达95%以上,两年就实现挂果,红富士苹果种植规模已达90亩,这是当地从未有过的成绩。
干群架起连心桥
列瓦村,瓦日乡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村子,然而全村51户185人中,贫困户就有14户62名,2014年贫困发生率高达30.3%。
为了解村里的情况,到列瓦村当天叶昌华就开始进组入户。他遇到了一对七十岁左右的老夫妇,为使青稞不被野猪糟蹋,他们将帐篷搭在地里过夜,因为这些青稞占老两口经济收入的很大比重。了解到这些,叶昌华更加迫切地希望能为村民做些实事。
叶昌华发现,虽然贫困户已经于2019年底全部脱贫,但缺技术、缺知识的情况仍然存在。于是,他经常组织农民夜校和田间课堂,给村民们讲施肥、修枝技术,灌输先进的知识理念。他还在村里开展技能评比,现场点评哪家的苹果管理得好,好在哪,通过互相观摩学习,形成比学赶超的氛围。
如今的列瓦村已构建了以苹果、中藏药材等为主的集体产业模式,村容村貌大幅改善,基础设施大幅提升,群众过上了更加幸福便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