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三农新闻网乐山讯(通讯员 崔前东)在沐川县高笋乡,有一位70后女教师,她因材施教专注于语文教学工作,为乡村教育倾注心血;她不断创新教育教学,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她亦师亦友关爱学生,传递着乡村教育接力棒。她就是高笋学校教师赵英。
从教22年来,赵英一直奋战在乡村教育教学一线,先后在沐川县海云学校、舟坝学校任教,辛勤耕耘,把青春献给了乡村热土,把深情和爱都留给了她的学生。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乡村的孩子们汲取更多的知识,用知识改变命运,走出大山,走向更大的世界,站在更大的舞台,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课堂上的赵英
“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近日,笔者在高笋学校小学办公室见到了赵英,她剪着一头干练的短发,说话声音有些沙哑,她说近三周一个人包班教学,每天上8节课,身体疲惫,声音沙哑也是多年的职业病。
自1998年从眉山师范学校毕业后,赵英分配到海云学校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乡村小学教师,至此在乡村学校的三尺讲台上发挥光和热,播种爱心和知识,用知识照亮孩子们的梦想,为乡村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在教师岗位上工作了22年,当了17年的班主任,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这段时光,赵英的体会是累并快乐着,也是最美妙的自我蜕变过程。
“没有爱的教育不能称为教育。”这是赵英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在班主任这块教育园地,她用温暖的心去关爱学生,用宽容的心去对待学生的每一次错误,用鼓励的目光去关注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慢慢成长,慢慢改变,静待“花开的声音”。
有一年教六年级,班上有一个小男孩叫小根,一到冬天从来不穿袜子,一双胶鞋上满是破洞,进水后走路发出“扑哧扑哧”的声音,双脚冻的通红。赵英看见了,给他买来几双袜子,可小根坚决不要,还说:“老师,我真的不冷,我脚爱发热,容易出汗,我家里有袜子就是不爱穿。”为了保护一个小男孩的自尊心,赵英没有再说什么。有几次赵英提出去小根家家访,小根断然拒绝。后来,经四处打听,赵英了解到小根家里的情况:母亲刚把他生下来,因为大出血死了,而他的父亲好吃懒惰,小根全靠邻居的好心顽强地活下来了。小根家是脱贫户,政府给他们父子俩办理了低保,小根上学享受了教育扶贫政策。考虑到小根家的特殊情况,学校减免了小根中午营养餐自付部分。每天中午吃饭的时候,赵英都会往他碗多舀几块肉,希望他多吃点好长身体。
有一天,班上负责午餐纪律的学生告诉赵英,说最近一段时间,小根打饭的时候总是排到最后去打,打了饭菜却只吃几口,然后就把饭盒盖上,端回教室,放学再带回家。赵英心里知道,小根不会无缘无故这样做。一天放学后,赵英因为牙疼到医院去,看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小根站在一张病床前,手里端着中午剩下的饭,正一勺一勺地喂着病床上的人。小根看到赵英,小声地说:“对不起老师,我知道我不应该偷偷地带饭回家,但爸爸病了,我要照顾他,让爸爸吃饱饭早点好起来。”听完小根的陈述,赵英泪眼婆娑,多么懂事的孩子,懂事得让人心痛,这么长时间他宁愿自己饿着,也要让父亲吃饱饭……赵英当时只说了一句:“傻孩子。”
课堂上的赵英
之后的每一天,赵英会亲眼看着小根把饭菜吃完,然后再重新盛满饭盒,让小根带回家,直到他爸爸的病情好转。赵英对小根说,遇到了事别自己一个人扛着,还有老师,还有同学们,大家都会帮助你,你不是一个人,我们都是你的亲人。
一天语文课上,赵英正和同学们一起大声地读课文,这时,后排一名同学举起手站起来说:“老师,小根睡着了。”赵英走到小根旁边,发现小根趴在桌上真的睡着了。同学们议论着,赵英把手放在嘴唇上,示意同学们别出声,赵英小声地对大家说:“小根太累了,让他多睡会儿吧,接下来我们默读。”那一节课,同学们全都自觉地轻轻放下手里的书,没有发出声音,一个同学还轻轻地去把后门关上了,生怕小根受凉。“那节课,我们虽然没有上课,但比上课让孩子们收获的更多,因为这节课,我让孩子们收获了爱,收获了宽容和理解。”赵英表示。
一个好老师对孩子的影响很久远,甚至是一生。赵英受到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尊敬,因为她对待学生从来都是一视同仁,用心教导,并注重发掘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年前,她遇到一位学生小龙,这位学生无心向学,经常不做作业,还时常在班上捣乱。后经深入了解,她获悉小龙的父母离异,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还有一个弟弟,小龙放学回家就闷头做家务,弄饭,带弟弟,不多说一句话。这样的家庭变故才导致小龙无心学习,言行叛逆。本想如实反映小龙在校表现情况的赵英,灵机一动,对小龙的爷爷说,小龙在学校表现很好,和同学们相处融洽,是个热心肠,叫他们不用担心。因为这个“善意的谎言”,至此以后,小龙像变了一个人,按时完成作业,不在课堂上捣乱,积极参加班上组织的各类活动,在学习上越来越努力了。
“从教这么多年,遇到像小龙这样的学生也有很多,我对他们从不放弃,坚持用一颗真心去感化他们。”赵英说,作为一名班主任,一生会遇到各种性格的孩子,也会遇到各种突发状况,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保持冷静,冷静地分析,冷静地处理,在面对孩子时,更需要老师的包容和理解,用自己的爱心去换取孩子的真心,这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辅导认读
“做一个有温度的语文教师”
教育离不开爱。虽然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我更喜欢说“爱才是孩子的航行灯,孩子因爱而会产生兴趣,兴趣+爱=最好的教育,因为爱你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赵英深知学好语文不仅是学好其他科目的基础,而且也将会对人一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于是,她根据小学语文课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积极探索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通过游戏、活动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抓好语文基础教学工作。
因为工作中的不懈努力,赵英执教的语文课曾多次在县级比赛中获奖,任教的班级学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她也先后获得了县级“优秀班主任”“教学能手”“优秀教师”等荣誉。
忙忙碌碌中,赵英坚守在乡村学校,坚守着她热爱的教育事业,守护着她挚爱的学生。“孜孜不倦为师路,矢志不渝教书人。”这句话正是赵英从教以来的真实写照。她坚持在三尺讲台上用爱心和真心谱写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奉献之歌。“我所做的事情很平凡,没有丰功伟业,但干一行爱一行,我热爱教学工作,愿意为之奋斗终身。”赵英深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