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红原:增收致富 牧民“靠的是湿地保护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时间:2020-09-23

记者 徐登林 文/图)9月21日傍晚,在红原县瓦切镇日干村,牧民索郎扎西冒着蒙蒙细雨,驱赶120头牦牛进了围栏,坐到炉火前,喝着妻子递上的热茶。
  因为很大部分牧场“退牧还湿”,索郎扎西家现在养的牦牛数量不算多。“别人靠山吃山,我靠的是湿地保护。”索郎扎西打趣地说。

日干乔湿地自然保护区景观。

  红原县日干乔湿地自然保护区于1999年建立,保护区包括瓦切镇和麦洼乡的大部分、色地镇的部分地区,面积183.60万亩,主要保护对象为以高寒沼泽湿地植被为代表的自然生态系统、以黑颈鹤等珍禽为代表的物种多样性和以草原为代表的自然景观。
  日干村党支部书记仁真南甲介绍,上世纪70年代,为了扩大草场,增加放牧面积,日干乔湿地修建了排水系统。这些排水系统不断被加宽、加深,地下水位下降,土壤板结硬化,大量湖床、河床裸露,导致日干乔湿地及周边地区开始出现沙化现象。
  为了保护湿地,2013年到2014年,红原县在湿地实施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项目。项目总投资3045万元,分别进行了蓄水补湿工程建设、填沟还湿工程建设、湿地恢复监测和产业结构调整工程等。
  2015年,红原县湿地生态补偿试点以来,省财政投入资金511.75万元,在保护区开展还湿工程补偿8.02万亩,每亩每年补助25元;湿地管护补助77.78万亩,每亩每年补助4元。
  “我们家里原来有2000多亩草场,‘退牧还湿’后,家里只有1000多亩草场。”索郎扎西说。瓦切镇、麦洼乡和色地镇产业结构调整中,共涉及169户牧民“退牧还湿”。
  “通过还湿工程和湿地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有效保护了日干乔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原真性和生物多样性,促进了区域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和水源涵养功能提升。”红原县林业和草原局草原湿地资源管理股股长周米娟说,保护区对黄河上游地区水源涵养、调解黄河中下游地区水资源平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如今的日干乔湿地自然保护区,夏季有五彩缤纷的五花草甸,冬季有茫茫大雪原,玉带般的大小河流穿梭于草原之间,具有极高的旅游观光价值。
  红原县瓦切镇日干村地处省道209线、301线交会处,是川西北牧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是大九寨旅游环线重要节点。
  “现在,日干乔湿地成为了许多游客的打卡之地。”周米娟说,湿地带动了整个县域旅游经济发展。
  正是捕捉到日干乔湿地自然保护区孕育的商机,在当地政府支持下,索郎扎西2017年自己投资在日干村停车场修建了6个简易铺面,租给当地牧民向游客销售土特产。
  “就靠出租铺面,我家每年有20万元左右的稳定收入。”索郎扎西说,当初政府动员“退牧还湿”自己还有些抵触,现在看来,没得错。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