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仁寿:转型升级促发展 农业产业谱新篇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时间:2020-09-17

四川农村日报讯 郭侨 潘建勇
  今年以来,仁寿县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相关精神要求,在严格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始终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千方百计稳固生产安全。2020年全县大春粮食播种面积152.12万亩。全力夯实群众“菜篮子”基础,加快生猪产能恢复。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已形成特色枇杷、特色花椒、特色梨子、特色柑橘四大特色产业带。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步伐,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从产业优先到乡村产业全面振兴,从脱贫攻坚到走上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每一项举措,无不推动着仁寿县农村农业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

image.png

机收。潘建勇 摄

扛起粮食安全重任 稳住群众“米袋子”
  9月8日,在仁寿县珠嘉镇棚村村,几台收割机的轰鸣声响起在乡间,村民正在全力抢收稻谷。
  “仓廪实,天下安。”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仁寿县始终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稳固生产安全。
  强化技术服务。组织超过150名县乡农技人员分区分片,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指导作物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并及时发布病虫害预报信息,因地制宜对症解决,保证春耕生产设备、人员、技术的支持。
  强化农机服务。加强农机、农具的调度,检修和保养,发挥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的优势,扩大农机作业面积。全县共拥有农用机具26.6万台(套),从事农田作业机械 13.4 万台,完成机耕66.97万亩;全县有各类提灌机具1.4万余台(套),检修机电提灌站1115座次,投入各类排灌机械2930台,有力保障农业灌溉用水。
  保障资金要素。落实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和高产创建专项资金500万元、农业保险800万元、种粮大户奖励补助150万元、提灌站维修补贴资金600万元、水利设施建设资金1300万元、配套高标准农业建设资金1227万元、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耕种收补贴资金400万元,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粮食生产和流通的健康有序发展。
  “晴朗的下午,青蛙都会跳到田埂子上来,我们通过观察它们是否活泼,来判断它们的长势。”9月10日,在四川省现代粮食产业仁寿示范园区的巨型稻立体种养基地内,管理员舒茂飞说,水质呈淡淡的绿色时最好,太清澈了没有营养,太浑浊了又会营养过剩。
  近年来,园区围绕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引进业主成片流转土地,创新模式,发展540亩巨型稻立体种养,包含稻蛙、稻鱼、稻鳅、稻鸭等多种模式组合的种养体系,实现一地多用、一水多用,有效提高了农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

image.png

仁寿县大化镇水利社区养猪合作社,社员正在管理母猪。

  创新模式稳定扩种,仁寿县还创新开展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建立大豆高产示范片8个、4万亩,玉米高产示范片1个、3600亩,成功创下在不增耕地、玉米不减产的前提下,每亩多收 100 至150公斤大豆的成绩。
  “今年4月,我们组织干部群众一起,清理杂草、挖土、撒豆子、浇水、填土后,对土地进行复种、扩种。”富加镇党委书记赵宗权介绍。
  为切实解决土地撂荒,最大限度提高耕地利用率,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确保粮食安全,仁寿县全力以赴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在有序推进撂荒地复耕工作上提高宣传力度,大力宣传法律法规以及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增强农民爱惜耕地的自觉性。同时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开展社会化服务,由各村组织协调撂荒地户主、地块,再由合作社统一作业实施,从而大大提升效率。
  仁寿县在稳定水稻生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坡地、山地等旱地作用,开展代耕代种,全面扩种、复种,实现撂荒地复垦规模最大化,千方百计做到应耕尽耕,应种尽种,全面保障粮食增产保供。

image.png

巾帼帮帮团。潘建勇 摄

生猪产业转型升级 规模化扩大生猪产能
  “目前正在进行设备的最后调试,等验收和消毒完毕,就可以开始养殖第一批猪了。”9月8日,在仁寿县宝马镇高照村3组,业主骆国军正在单元猪场建设现场指导工人们各自完成不同的工作。
  像骆国军的猪场这样,正在建设或者已经建成的以家庭为主的单元猪场在仁寿县还有很多。今年以来,该县多措并举促进生猪产能稳定恢复,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加快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一批要进来 2600头猪,以后满产时能同时容纳5000头猪。”2019年,骆国军与生猪养殖企业德康公司签订了代养协议,投入400多万元新建了4个单元的代养猪场。其中,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贷款了200万元,减轻了经济压力。
  目前,仁寿县开工新建德康生猪代养场446个单元,已建成投产德康代养场106个单元,关猪3.2万余头;正大代养场24栋,可实现年出栏5.2万头。
  家庭代养场如雨后春笋般渐次“冒出”,为谁代养?怎样代养?种猪从何而来?“大企业+小业主”就是仁寿县生猪发展的样本。
  为了扩大生猪产能,仁寿县在原有100万头正大生猪发展项目的基础上,2018 年与德康集团签订“100万头生猪养殖暨屠宰肉食品加工项目合作协议”,投资20亿元新建1座5000 头祖代种猪场,800个单元生猪代养场。此外,还将新增3座常年存栏共2.5 万头种猪场和 12 座年出栏3万头规模的生猪育肥场,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新增生猪产能137万头,实现全县生猪产业链的自繁自养、自给保供。
  作为“出货源”,仁寿县慈航镇的德康种猪养殖基地将持续为骆国军和他这样的代养业主提供良好的种猪。
  德康慈航种猪养殖基地占地面积约151亩,投产后常年存栏5000头祖代种猪,年可提供3万头合格种母猪,基地所有圈舍按欧盟标准设计建造,具有现代化、标准化、智能化等特点,并采取种养循环将污水处理返田,达到种养循环平衡利用。
  猪肉供应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生活,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为了长远可持续发展,仁寿县不仅仅主动作为,扩大生猪产能,还着眼长远,全局规划,助推生猪产业进行转型升级。
  灰墙白顶的养猪场沿山而建,高低错落,周围的配套果园林木葱茏。骆国军不仅有4个单元家庭代养场,还种了800多亩的果园,以水晶大樱桃和冬桃为主。“猪的排泄物可以成为最天然的肥料,有利于发展配套种养。”骆国军介绍道,代养场建成后实行封闭管理,工人进出必须全面消毒,德康公司将统一提供技术指导,标准化的管理模式不仅降低了风险,也能进一步提质增效。
  “我的这4个单元,每年养200头母猪自繁自养,计划出栏生猪4800头,800多亩的配套果树园,不但能完全消化猪粪,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效改良土壤,还减少了化肥、农药等方面的投入,增加了果园的收入。”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断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近年来,仁寿县按照“以种带养、以养促种、种养均衡”模式发展生猪产业,构建起“生态养殖+再生能源+绿色种植”的种养循环产业链,并强力推进发展“圈舍标准化、管控数字化、粪污资源化、经营代养化”的生猪养殖场,促进生猪产业提档增效、转型升级,推进生猪生产扶持政策落实落地,加快养殖项目建设,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