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稻城:特色产业助农牧民走上致富奔康路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时间:2020-09-11

(记者 杨琦)近日,“建州70年·稻城探变化”采风团来到甘孜州稻城县赤土乡子定村。村里,126头梅花鹿正漫步于绿水青山间,2016年成立的鼎立养殖专业合作社把梅花鹿产业越做越大,现已成为子定村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

据悉,子定村村民也通过入股合作社等方式,从梅花鹿产业中获取收益。2019年,梅花鹿带动当地群众增收11.8172万元,每户涉及分红1930元。“我们村子以前非常穷,没有水没有电没有路,2014年以后,村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水的问题、电的问题、路的问题都解决好了,还有梅花鹿产业让大家的收入不断增加,日子越来越好了,这是我们以前不敢想的,非常感谢党和国家给我们的好政策。”子定村70岁藏族老人俄罗电珠说。

image.png

梅花鹿养殖

以梅花鹿养殖为载体,赤土乡整合泸州市援建资金,进一步向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养殖发展,通过修栈道、建园区、做餐饮、提供住宿等方式,将梅花鹿养殖业与旅游接待业相互融合,既增加了农牧民群众的收入,又丰富了外地游人的旅游体验感。

赤土乡发展特色养殖,实现了群众增收致富,而位于噶通镇的八美村,脱贫的路子又是另一番景象。金秋9月,八美村的色拉花海,千亩格桑花娇艳绽放,络绎不绝的游人纷纷在花海里摄影打卡。但很少有人知道,这里曾经是稻城县荒漠化严重的低效益牧场,全村38户218位村民中,有12户57名贫困人员。如何挣脱贫困桎梏?八美村走出了一条生态旅游促脱贫之路。

2016年,噶通镇整合生态治理、全域旅游和脱贫攻坚等涉农涉旅资金,在沙化草原上大面积种植格桑花,将1599亩沙化草地打造成色拉花海。色拉花海地处亚丁旅游环线的交通要道上,村民很快便尝到了生态旅游的甜头。依托色拉花海旅游业的发展,噶通镇色拉片区销售摊位增收10余万元,八美村“马帮小组”每年增收2万余元,4户房屋出租者每年增收5万元,新增10个长期就业岗位。2019年,噶通镇全镇9个贫困村,169户贫困户,763名贫困人员已全部脱贫。

“以前我们到处放牧,收入来源比较单一,生活条件也比较艰苦,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还可以把多余的房子租给别人搞旅游接待,日子越来越好了。”噶通镇干部谢峰说。

离开八美村,在47公里外的香格里拉镇,这是享誉全球的亚丁景区主要的旅游接待中心,全镇有10000多张旅游床位。漫步香格里拉镇的街头,彩色的鹅卵石蜿蜒成步道,藏式风情建筑鳞次栉比,酒吧、超市、酒店、风情小院星罗棋布,游客络绎不绝。繁华的旅游接待业,让全镇村民插上了脱贫奔康的翅膀。

“以前我们村太穷了,连饭都吃不饱,1990年的时候,我还代表村民去粮食局赊粮食。”回忆往昔,香格里拉镇仁村村支部书记通扎桑登感慨万千。从1998年发展旅游业至今,仁村从全县最穷的村变为全县最富的村,目前村里89户人家,有56户都出租了房屋,全村每年仅房租收入就高达1300多万元,人均年收入3.8万元。

稻城县扶贫和移民局局长李丹表示,下一步,稻城县将坚持“标准不变、政策不变、帮扶力度不减”的原则,加快实施贫困乡村产业推进行动,坚持基地建设、精深加工、品牌培育、市场开拓全产业链打造,促进贫困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脱贫成效的长期性、稳定性和持续性。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