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周汉兵
南充市高坪区阙家镇利光村并村后,扬长避短,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优势产业,让合并的村优势互补,让村民从中享受到改革带来的红利。
资料图片
破题
调整发展着力点 企业村民得实惠
利光村位于高坪柑橘现代农业园核心区域,村级建制调整前,该村突出柑橘这一骨干产业,经过几年发展,初步建设成了“诗画山居、花果利光”的幸福美丽新农村。
今年5月,比邻的金凤村、新建村并入利光村,3个村变成1个村。原利光村有人提出异议:“金凤村、新建村条件没有我们好,合并过来对我们有啥子好处?我们的集体经济会不会有影响?”
村民的意见也正是新利光村干部们思考的问题。经过4次碰头会、多次入村走访,村临时党委书记蒲俊竹心里踏实了:虽然新建村产业发展、道路等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但该村西高东低且毗邻江边,拥有连片的河滩沃地,发展空间大;金凤村临近高速出口,地理位置优越。
“利光村虽然发展好,但70%的土地已经流转,达到饱和,和金凤村、新建村合并后,正好可以优势互补。”蒲俊竹和其他6名临时党委成员达成共识,并很快找到调整后的利光村新一轮发展的着力点。
业主邓紫阳,在原利光村发展柑橘产业3年多了,一直想建一个百亩柑橘苗圃园。苗圃园建设要综合考虑交通、土壤、地势等多方因素,而原利光村土地流转饱和,根本腾不出百亩土地育苗,邓紫阳为此很头痛。3村合并后,邓紫阳立即发现,原金凤村就有这样合适的资源。在政府协调下,他顺利在原金凤村流转百余亩土地,建起了苗圃。“再过段时间,嫁接苗就能销售了。”邓紫阳高兴地介绍说,苗圃已种植明日见、媛小春等7个品种,带动周边农户30余户在苗圃务工,苗圃产业产值预计明年可以达到200余万元。
合村后,不仅企业得到了实惠,村民也得到了实惠。9月6日中午,村民许琼华正忙着在百亩柑橘苗圃园里管护新苗。56岁的许琼华是原金凤村村民,三村合并后,她找到了不少农活干。“除草、疏果、采摘,我都要来,一天50元到80元。”许琼华笑称,以前只能在家务农,现在一个月能挣1000多元。
资料图片
辐射
资源增多产业升级 走精品农业新路子
9月6日,笔者在利光村柑橘产业园区看到,柑橘树郁郁葱葱,上面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果子,一派丰收图景。
蒲俊竹介绍说,村子扩大了,资源增多了,原来的产业就得升级。依托原利光村的四川橙之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村“两委”决定走精品农业、农旅结合的路子。
据了解,目前利光村已连片种植优质柑橘5800余亩,引进推广了早、中、晚熟柑橘品种,实现了四季有花香、有果采。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农户通过流转土地、入股分红、园区务工等方式,实现户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
笔者看到,在村委会旁边,占地30亩的冷链物流初加工交易市场一期主体已进入内部装修阶段,投用指日可待。项目建成后,利光村以及周边乡村的柑橘都能运到此处保鲜冷藏、错季销售。
产业规模更大,产加销一体化更快,新的利光村优势也就更加凸显。“我们的目标是把利光村打造成为市区脱贫攻坚示范点、旅游新村聚居点、农业园区精品点。”蒲俊竹信心十足。目前,阙家镇把利光村作为中心村打造,发挥利光村现代农业产业基础坚实的优势,辐射带动周边村发展,全镇柑橘产业面积已突破5万亩,成为名副其实的柑橘之乡,而且依托产业成功打造出凤凰故垒、醉美橙香等多个网红旅游景点。
嘉宾点评 互补共融 优势更优
阙家镇党委书记郑程:
乡镇、村合并后,面对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合并的乡镇和村资源不均衡、发展不均衡,很容易形成“水桶效应”。所以,形成工作互帮、优势互补、资源互享、力量互融的新格局,这是乡镇、村新建制后必须面对的一个新课题。
以前,各村有各村的优势和劣势。只有让新组建的乡镇、乡村,各自发挥最大动能,以强带弱、以富带穷,补齐短板,才能让优势更优。补短板,既要扭转干部和村民认识上的不统一,也要补齐基础设施的薄弱环节,更要在产业规划、转型、升级上做文章。增强村级发展后劲,互补共融是一条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