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道孚县各卡乡龙普村,平均海拔3344米,属半农半牧区,全村45户村民全为藏族,其中贫困户11户45人,贫困发生率22.7%,是一个省定贫困村,2018年全面脱贫。
“龙普村在藏语中的意思是坐落在山谷中的村庄,这里依山傍水,自然环境优美。”8月27日,龙普村第一书记冯震向记者介绍道,2018年以来,在结对帮扶单位省公安厅支持下,龙普村依托特色温泉资源,以“基建+产业”为抓手,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道孚县各卡乡龙普村
依托温泉资源拓展脱贫道路
冯震来自省公安厅技术侦察总队,驻村两年多时间里,与这里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据冯震介绍,龙普村虽然距离县城只有16公里,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贫穷落后的面貌没有多大改善。一是因为自然条件较差,地势陡峭,全村人均耕地不足两亩。二是交通条件制约,2015年以前,通村路、通组路、联户路都是泥巴路,机动车来往不方便。三是虽然全村有着丰富的温泉资源,但开发利用不够,硬件设施和软环境都不够完备。
“以前,老百姓自己挖出了泉眼,在上面修建一个简易的小房子就对外营业,这样经营没啥收入。用当地村民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沟深坡陡耕地少,守着温泉钱难找。”冯震说。
2018年以来,在省公安厅支持下,龙普村依托特色温泉资源,大力发展温泉旅游产业,村民的收入稳步增加。
为做好旅游开发,村里共修建3.2公里联户路、游客接待中心、公共停车场、文化广场、步游道180米、藏式围墙560米,安装太阳能路灯35盏,完成8户48人的电网升级改造和安全饮水工程,切实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2016年底,各卡乡党委、政府与道孚县国资公司达成一致,将村内温泉资源统一集中管理,龙普村村民以资源入股,参与务工及分红,由村民轮流对温泉池进行清洁打扫,每个温泉池收费25元,其中5元作为清洁务工费,另外5元作为村集体经济分红。
近两年,在省公安厅帮扶下,当地又开发泉眼7处,提升改造温泉池14个。当地还打造了高原温泉生态旅游山庄,打响“温泉龙普村、圣洁活水源”旅游品牌,吸引远近游客过来观光旅游休闲。
龙普村整洁的水泥路
利用“红色”元素搞好旅游经济
2017年至2019年,温泉营业收入120余万元,其中村民参与清洁务工收入20余万元,留作村集体经济分红为近27万元,实现户均分红3000余元,并有7万余元留存在村合作社账户中,作为以后村集体经济规划使用。同时,村民的虫草、忘忧草、野山菌也找到了就近就地销售的渠道。
“围绕温泉,打造温泉旅游山庄,同时优先聘用村上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从事服务员、导游等公益性岗位,解决就业问题,拓展致富能力,增加‘造血’功能。我们这儿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将来要利用红色文化元素,进一步打造旅游经济。”各卡乡党委书记洪波说。
龙普村特色:温泉池
龙普村贫困户扎西彭措目前就在温泉务工,一年收入3500元左右,去年分红1500元,加上家里两个儿子从事护林员和公益性岗位工作,去年家庭总收入3万多元。一家人2018年还享受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从高山上搬进了山下的新房子,房屋宽敞明亮,干净整洁,用上了电炉,再不用烧牛粪做饭烧水。
“龙普村,是我家;将你我,来养育。龙普泉,宾客来;同爱护,共受益……”在村口最显眼的地方,龙普村张贴了村规民约,还公示励志榜,鼓励学生们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过去环境卫生比较差,村规民约、励志榜等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让大家意识到,村庄就是自己的家,大家要共同爱护。现在村子干净卫生整洁,再也看不到乱倒的牛粪,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冯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