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陶广汉 赵颖
8月23日,笔者在眉山市东坡区三苏镇东馆村看到,经过几次暴雨灾害后的田野,已逐渐恢复生机。该村党支部书记李淑琼介绍,眼下全村受灾的900多亩果园积水已经排尽,正在进行修枝、喷药、培土、保果,被毁的1000多亩蔬菜大棚育苗,已开始翻土整地,重新播种育苗,同时扩大晚秋作物种植面积,从多方面减轻洪涝灾害损失,夯实灾年丰产增收的基础。
东馆村4组李素群正在扶倒伏稻谷
8月11日以来,遭遇连续几场强降雨袭击后,三苏镇多处山体、道路、坡坎、库埂塌方,部分房屋进水,果树、庄稼被淹。面对灾情,三苏镇党委、政府紧急动员抢险救灾,并全面落实生产自救举措,将弥补灾害损失的“宝”押在晚秋生产上。通过调整晚秋种植计划,要求各村、组抓住当前秋季有利时机,适当扩大晚秋作物面积,围绕趋利避害做好文章,该扶苗的扶苗、该补种的补种,抓实果树秋管,做好理沟排水,备足种子、肥料,及时翻耕土地,做到种管结合,变受灾被动为生产主动,千方百计夺取全年农业丰收,进而在全镇掀起生产自救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