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蓬安:生命不息 抗争不止 女支书带领全村拔穷根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时间:2020-08-26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张立峰
  8月初,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网站公示了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奖名单,来自四川的5名个人和2个集体入围名单。
  在5人名单中,蓬安县海田乡三青沟村党支部书记陈建清的一生可谓曲折:担着家庭的重担还成功帮助全村脱贫,陈建清做到了生命不息,抗争不止。

陈建清在村里喂鸭。受访者供图

    命运曲折她顽强撑起一个家
  清瘦、黝黑,又略显憔悴,这是陈建清给多数人的印象。得知自己荣获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个人奖时,陈建清并没有显得很激动。“我只是一个平凡的农村妇女,我入了党、当了村干部,在这个岗位上,就是有再多的苦、再多的挫折,我也不怕,都要把党支部书记做好。”陈建清说。
  成家34年、照顾患有先天性癫痫的儿子33年、担任村委会干部19年、成为中共党员16年、患系统性红斑狼疮11年、三青沟村退出贫困村3年半……这是今年54岁的陈建清前半生的主要轨迹。
  从1986年嫁到三青沟开始,陈建清就用瘦弱的肩膀支撑起困苦的家庭。1987年,陈建清第一个孩子出生,不幸患上先天性癫痫。陈建清31年如一日带着儿子求医问药,把医院开出的一张又一张病危通知书,一次又一次撕碎,一次又一次把儿子从鬼门关上拉了回来。
  1991年女儿出生后,迫于无奈,陈建清只能含泪将孩子送给娘家兄弟帮忙抚养。面对困境,丈夫邓洪祥远赴广西打工,却因事故将盆骨摔成粉碎性骨折,只能勉强做些轻活。家庭重担全部压在陈建清身上。
  长时间超负荷劳动不断摧残着陈建清的身体,厄运在2009年冬天再次降临。持续高烧不退的陈建清,体重骤降、关节剧痛、身上热痒难忍,不幸患上有“不死的癌症”之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力低下,医生告诉她“不能操劳、少晒太阳、合理饮食”。
  陈建清告诉记者,她的儿子智力只有3岁,丈夫残疾了,婆婆基本丧失劳动力,而自己也在生命的边缘挣扎。“乡亲们都以为这个家垮了。但我把对家人的责任当做生命延续的动力,只要儿子活着,就要坚持;只要看到儿子,我就感到慰藉。”陈建清说。
    奋斗不息她带领村民摘“穷帽”
  三青沟村地偏人稀,生存环境极为恶劣,不通路、不通电、不通水。
  1986年,陈建清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嫁到三青沟。第一个举动便让三青沟人刮目相看。她发动8组、4组群众出劳力、筹钱款、架电线,点亮了山沟沟里的第一盏电灯,黑夜的穷山沟里,也点亮了一双双惊奇而欣喜的眼睛。
  “全村236户、83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40户、124人。”陈建清告诉记者,贫穷不会生根,富裕不是天生,国家政策这么好,自己也要找活路。“以前村里穷,现在好不容易引来业主,我就算拼了命也要和业主一起,带领村民把产业搞好,我有责任让大家脱贫不返贫。”陈建清说,她与其他村干部一合计,选定了“荒山变金山、杂草变牧草、农民变股民”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养殖业。
  三青沟村9个组,都不通公路,一条崎岖陡峭的石崖路,曾因雨雪湿滑差点断送几条生命。人们靠这条路与外界联系,也因这条路割断了几代人发展的希望。陈建清“不信邪”,身体瘦弱的她,大雪里穿着一双胶鞋走家串户、征求意见,背包里装着硬馒头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
  很快,总投资800多万元、流转土地1000多亩的专合社正式建成投产。同年,在陈建清多次动员下,另外一位在外经商的村民也回乡办起年出栏肉牛300头、产值400多万元的养牛场。
  引进产业只是第一步,带动群众致富才是关键。陈建清提出“托养”“寄养”助农增收发展模式,引导53户村民以入股的方式托养黑山羊近 200只、肉牛80头,协调30多名贫困户常年就近务工,人均年收入达2万余元。2016年,全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1万元,光荣地摘掉了“贫困帽”;2017年,三青沟村又被评为“全市脱贫攻坚先进村”。
  如今,三青沟村顺利退出贫困村序列,群众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陈建清依旧改变不了爱穿解放鞋的习惯。随着她的脚印延伸,村里的土坯路变成了水泥路,通向每个组;人饮工程和灌溉工程顺利完工,村民喝上了安全水。
  村里产业有了,村民能挣钱了,生活也变好了,而陈建清依旧在致富的路上不断前行。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