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金泉
8月25日,骄阳似火。在成都市金堂县官仓街道荣华社区的田间地头,农机轰鸣,拉开了改种补种的序幕。当日在此举行的成都市灾后改种补种现场培训会议,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防汛救灾的重要指示精神,现场开展了灾后蔬菜、马铃薯改种补种技术培训,安排部署了成都市农业抗灾自救恢复生产工作。
在一片被洪水损毁的花生地,田坎上摆放着马铃薯种薯和一盘盘蔬菜苗,随着一台台“铁牛”在田间欢快地奔跑,马铃薯、蔬菜苗都及时地播下了地。
培训会现场
四川省蔬菜创新团队减量控害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岗位专家、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园艺所副所长帅正彬拿着话筒,对参会人员进行了现场培训:“历经前期10多天的暴雨,成都的蔬菜价格涨了不少。因此,要抓晴好天气,抢种补种一批五六十天就能上市的‘快菜’——绿叶菜抢在10月上市、弥补灾后市场空缺,同时要注意瓜类、豆类、根茎类等秋种蔬菜的品种选择和种植技术规范;已经栽下地的损失不大的蔬菜,则应通过加强田间管理、整枝打茬、施肥、防治病虫害等措施,尽量恢复生产、确保8、9月市场供应。”
“今天,我们对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的播种环节进行了现场展示,但在播种前一定要对田块开沟沥水,将播种机充分调试,使之达到最佳工作状态,并在正式播种前进行试播验证。”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科技成果推广管理办公室主任汤云川在现场培训中指出,“抢种秋马铃薯,一定要选择早熟、生育期短、苗期耐高温的费乌瑞它、中薯5号、东农303、克新4号、兴佳2号等品种;生产中特别加强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及时加强预报监测,发现病情,及时喷施药剂;同时,在收获前两周停止灌水,抓紧晴好天气,适时收获。”
会议指出,成都市连续遭遇两轮大范围强降雨,农业受灾地域广、范围大,抗灾自救、恢复生产时间紧、任务重。全市各地要按照前茬损失后茬补、大季损失小季补“两补”思路,落实抢排、抢改、抢补“三抢”举措,抓紧抓实灾后农业生产工作,因时制宜打赢改补种硬仗,稳住大春粮食增产总体形势。
成都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姚光贵表示:“成都各地要尽快利用当前光热条件,在遭受洪灾的田块改种补种一茬蔬菜等,力争在小麦、油菜播种之前实现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