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三农新闻网内江讯(通讯员 李欣燕)今年来,威远县水利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在监管上强手段、在治理上补短板,多举措强化水土保持落地见效,为守护威远“绿水青山”,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幸福美丽威远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化队伍作风。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积极弘扬和践行新时代水利精神,推动水土保持“强监管补短板”。
高石镇坡耕地项目建设现场
二、健全机构,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县长为主任,分管副县长为副主任,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水土保持委员会,统一组织协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贯彻实施。
三、建立机制,强化规范管理。将水土保持工作与乡村振兴、河长制、脱贫攻坚、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工作紧密结合,编制完成了一批水土保持综合及专项规划,完善了水土保持管理文件和各项规定,全县水土保持政策法规体系已基本形成。
四、广泛宣传,强化法律法规教育。坚持把广泛深入、形式多样的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宣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宣传贯穿于工作全过程,在多家媒体撰文宣传威远水土保持工作信息,水保科技论文《拴住生态问题的“牛鼻子” 建设威远经济发展“金山银山”——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探讨》在2020年第1期《四川水利》杂志上发表。
威远县水利局积极开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垃圾中转站)
五、严格执法,强化预防监督。把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和“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有机结合,将生产建设项目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作为监管的重中之重,结合今年开展的遥感监测疑似违法图斑的复核工作,对疑似违法违规生产建设单位开展地毯式排查甄别,准确掌握违法违规线索,分类拟定执法项目清单,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进行纠正违法行为。对重点对辖区内“未批先建”、“未验先投”的生产建设项目以及不依法履行水土流失治理义务、存在严重水土流失问题的生产建设项目,狠抓水土保持“三权”和“三同时”制度的落实。
一是严格水土保持方案审批。与县发改、交通、水利、经信、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建等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各相关职能部门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督促各类生产建设项目依法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县政务中心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纳入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程序;县水利局拟定了《威远县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评审工作管理办法》,优化了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流程,规范评审程序和专家遴选,落实评审专家责任,对不符合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要求的项目,坚决不予审批;县住建、自然资源等部门对城区内建设项目使用的弃土场进行了统一规划,统一管理,防止乱弃乱倒。
坡耕地项目勘测选址
二是切实加强监督检查。深入贯彻实施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和中央环保督察的有关要求,对县域内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工作开展全面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督促生产建设单位全面落实水土流失防治主体责任及时整改;组织对全县范围非煤矿山、碎石加工行业开展了拉网式监督检查、清理整顿,责成业主限期治理因开山采石所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
三是加大水土保持执法力度。今年共发放责令改正水土保持违法行为决定书9份,“未批先建”8个,“未验先投”1个。明确建设单位限期整改和整改要求;对已开展执法处理但建设单位不落实整改的,依法采取行政措施或实施行政处罚。对现场核查发现的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依规责令停止、坚决纠正、限期整改落实。对拒不落实整改或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依法采取行政措施或实施行政处罚。在加大监督执法力度的同时,继续严把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和验收报备关,从源头上预防人为水土流失。今年共审批水土保持方案38个,接收自主验收报备3个,其中1个项目不满足条件未通过审批或报备。对3个大中型生产建设项目开展跟踪检查,实现了在建项目监督检查全覆盖,对落实水土保持方案不力的3家生产建设单位进行约谈、督促整改,对 1个生产建设项目违法弃渣行为挂牌督办,起到了以点带面震慑作用。围绕“发现问题、认定问题、严格追责”监管三要素,抓紧制定完善相关政策制度,细化处罚依据和标准,为严格监管和执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基本遏止了人为水土流失恶化的趋势,为全县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的大环境。
四是严格按照已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向生产建设单位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截止目前,依法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160.04万元。
威远县水利局积极开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厂矿企业生产建设项目)
六、狠抓项目,强化治理。县委、县政府把治理水土流失,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加大了项目争取和建设的力度,改善了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完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我县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走出一条“以项目促治理、以治理促产业、以产业促增收”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探索出了“山上植树造林戴帽子,山腰搞坡改梯栓带子,坡地覆盖地膜铺毯子,山下搞庭院经济抓票子,基本农田集约经营收谷子”的“五子登科”综合治理方式。在我县界牌、镇西、高石等镇实施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共完成坡改梯3600亩、新建蓄水池27口、生产便道5.34km、截排水沟6.82km、沉沙凼56口、山坪塘4口,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把质量作为工程建设的生命线来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至少保证1名技术人员至现场,严格按施工规范进行操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了项目建设高质量、高标准完成。项目区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民增收,带动了项目所在村、社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七、完善监管,强化水土流失监测。委托第三方监测机构通过无人机监控和高分辨率影像解译等技术,开展了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野外调查复核工作,全县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数据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数据全部纳入全国水土保持系统监管,保证水土保持工作图斑精细化,实现各类在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