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崇州:精耕都市农业 开创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时间:2020-08-24

    四川农村日报讯 高原 文/图

    近年来,崇州市加快推进实施乡村产业振兴,主动融入全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要求,按照“一个产业功能区、一个主导产业、一个百亿级项目”发展理念和全省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部署,紧扣成都市“西控”转型发展决策部署,抓住统筹布局建设66个产业功能区发展契机,“优规划、强功能、兴产业、建机制”,进一步集聚土地、资本、科技、人才、信息等要素,推动以优质粮油为本底的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努力开创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8月20日下午,崇州市集贤乡粱景村的水稻田里,两台大型收割机正在收割已经成熟的水稻。“一台收割机每天能够收割70亩地,而人工一天只能收割0.5亩,通过机械化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益。”崇州市秋林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何秋林告诉笔者。
  粱景村所在的位置,是总建设面积278.9平方公里的崇州市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的核心区域。崇州市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在今年3月被评为四川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其耕地面积26万亩,2019年实现总产值达20.96亿元,园区亩平农业总产值8063元,亩平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367元。一个个喜人的数据,源于近年来崇州市以园区创建为抓手,把目光放在了农村社会化服务、农业科技服务和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服务等平台的打造上。

image.png

成都市崇州都市农业产业功能区天府国际慢城项目区“风吹稻花”。

    农机社会化服务 轻松种粮
  秋林农机专合社托管了1000多亩土地,今年秋收已接到近1万亩的收割订单。这么多田地,仅有15个骨干人员的合作社该怎么做?
  何秋林带着笔者走进了四川农村社会化服务总部崇州中心的“农机云仓4S店”。厂房内涉及农业生产耕、种、管、收、防等环节的智能化农业机械应有尽有。他指着整齐摆放的农业机具说:“借助它们,我们提供机器布种、机器插秧、机器收割、无人机防治病虫等服务。到了农忙时节,由合作社组织专业的农机手,使用相应的农业机械来完成作业,今年秋收不成问题!”
  “农机云仓4S店”是由秋林农机专合社与崇州市焕然农业有限公司共同搭建的高端智能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其目的是推广先进的农业机械、培养专业的技术人员,同时也含有何秋林的一笔经济账:“我们的平台提供农机租赁服务,既减轻农户经济负担,又可以提高农户闲置农机的作业效率,增加农户的收益。”
  正因如此,今年上半年,秋林农机专合社不仅机械化完成自己托管的1000亩地,还服务了园区的15万亩稻田。何秋林说,今年合作社的机械化服务达到了90%以上,在全市服务100多家合作社,种粮成本较人工每亩下降约200元。今年上半年,合作社收入达400万元。
  “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解决了当前农村传统农业生产效率低、劳动力人工成本过高等制约农业精细化发展的问题。”崇州都市农业产业功能区管委会副主任张智表示,2019年园区农机化率达98.67%,有力提高了园区农业生产机械化应用水平。
    大田智慧种植平台 “看病开方”
  何秋林在园区的服务面积达到15万亩,如何进行管理?在四川农村社会化服务总部崇州中心已投用的大田精准种植平台上,笔者找到了答案。
  “你看这个色块的差异,绿色的是证明长势良好的,有点黄色的证明水稻长势有点问题,应该是前几天雨大受到了影响。”中化现代农业四川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文彬指着大屏上显示的图示介绍,“大田精准种植平台利用卫星遥感、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全面整合种、肥、药等农业生产要素,了解土壤肥力、墒情、温度、积温积雨等农业生产关键决策数据,用于指导农业生产。不光为大田‘看病’,还开出‘药方’。”
  “这个平台在今年疫情期间帮了我们的大忙了!”何秋林告诉笔者,在手机上打开“MAP智农”APP,足不出户便可在线查看作物长势情况。
  在园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2019年中化集团建成MAP现代农业服务中心。目前,已整合农机、植保、育秧、烘储等社会化服务主体 74个,集成农机农艺技术40余项,实现种粮农户产供销全程无忧,并辐射全省10个市州36个县85万亩粮油基地。
  王文彬介绍,依托中化集团,园区还引入中国农科院、中种集团、五粮液等企业单位,采取“龙头企业+第三方运营平台+应用场景”,建成120亩MAP示范农场,就地转化示范水稻新品种26个、新技术6项;建成智能化种苗繁育科技大棚5000平方米,引进华川农旅集团、富民农资等农业产业化企业,联合中国农科院、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年繁育优质脱毒种苗1000万株,可提供8000亩蔬菜基地种苗。
  下一步,崇州将以园区建设提质增效为落脚点,积极探索良种、良法、良田、良机、良制“五良”融合的体制机制,做大做强优质粮油产业,积极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擦亮四川农业“金字招牌”贡献崇州力量。

image.png

崇州都市农业产业功能区

    园区变景区融合发展 富民增收
  在崇州市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一座建筑格外引人注目:屋顶黄白相间的波浪线条,与青黄的水稻在微风下遥相呼应,融为一体。
  “这座风吹稻花文创中心是园区重点农旅融合项目‘天府国际慢城’景区的一部分,其灵感正是来源于园区内的万亩稻田景观。”四川国弘崇展现代服务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仲崇昕告诉笔者,2017年,公司与崇州市合作打造的四川发展·天府国际慢城项目落户白头镇。
  顺着景区的绿道步行大约10分钟,就能进入白头镇五星村。笔者看到一户村民正在扩建自家的民宿,三五个工人在不停地忙碌建设。
  五星村党委书记高志伟介绍说,2013年五星村被纳入扶贫对象,“在政策帮扶下,我们规划出3个新居点位,统一采用川西民居风格进行建设,随着周围乡村道路的优化升级,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出行与产业快速发展。”同时,通过天府国际慢城项目带动农旅融合发展,也为五星村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如今,五星村各类民宿、酒肆、茶社、创作室等如雨后春笋般呈现,乡村产业已由单一农业向农业与三产服务业融合发展转变,有力带动了当地居民联动兴业、外出村民返乡创业、社会资本集聚旺业,推动了产品变商品、民居变民宿、社区变景区。
  更为直观的变化是一组数据。仲崇昕说:“2017年以前,五星村内民宿的年租金才1万元,天府国际慢城项目入驻后,没有3万元是租不到的,不仅村落内部的村容村貌发生较大改变,村民的经营意识也越来越强。”
  据统计,项目入驻后吸纳了当地200多名村民在旅游运营、农业生产等方面就地就业,吸引了当地20多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村民的三产收入和农副产品收益较往年大幅增加,村民户均增收6万多元。
  近年来,园区沿绿道布局东方稻创达沃斯小镇等32个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项目,建成竹艺村、严家弯湾川派盆景小村等5个旅游型林盘,植入“鲜道·幸福里”“历空山·道明”等30个新消费场景,推动乡村旅游新产业新业态交互融合、迭代升级。2019年,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660元,高于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40元)26%。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