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三农新闻网成都讯(通讯员 唐世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方面,是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的务实举措。为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文君街道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突出的环境问题入手,加强宣传动员、强化责任落实、创新工作举措、突出整治实效,进一步激发大美乡村之变,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增进群众生活福祉。
资料图片
一、 以“民”字为本,增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决心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张贴宣传标语、播放乡村广播、推送微信信息、层层召开宣传动员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意义和标准,以组为单位发放“门前三包”承诺书1.5万余份、发放农村户厕改造明白卡1万余份,不断提升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群众知晓率达95%以上。二是营造工作氛围。设立、公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监督举报电话和邮箱,组建文君街道“随手拍”农村人居环境监督微信群,在10个涉农村(社区)设立“随手拍”宣传专栏,群众扫码入群,一键上传照片、视频或定位反映问题,工作人员及时核实、整改,并反馈结果。小小二维码,不仅建立纽带,发挥宣传功能,起到监督作用,也营造出“人居环境人人护,护好环境为人人”的良好整治氛围。
二、以“责”字为首,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任务
一是理顺责任清单。街道成立以党工委书记为组长,办事处主任为常务副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及各村(社区)书记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制定《邛崃市文君街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群众参与机制》、《邛崃市文君街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管长效机制》和《邛崃市文君街道2020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等,明确街道、村社、小组三级责任清单。二是强化责任落实。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捆绑式”制度,实行班子成员包片,驻村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保洁员包户的责任制,定村庄、定路段、定沟渠、定标准、定时限,将责任层层细化分解,全面推进厕所革命、垃圾治理、污水整治、农业清洁生产、村容村貌提升、村庄规划建设管理、乡村治理、乡风文明提升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三、以“清”字为策,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举措
一是清理农村垃圾。完善农村垃圾收运处理设施设备,新建无人值守垃圾智慧分类站6个,维修翻新垃圾池(房、点)120余处,开展垃圾专项整治行动,对乡村道路、乡村集市等重点部位进行拉网式排查,共排查清理农村垃圾290余吨,清除残垣断壁110余处,并对保洁员开展培训,完善村庄保洁机制。二是清理污水塘沟。严格落实河长制,积极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及治理,整治沟渠28余条,开展农村塘沟渠清淤疏浚工作,清理淤泥垃圾共约1.6万立方米,污水坑、臭水沟全面消除,塘沟治理率达100%;有序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规范化管护,现有已运行微型污水处理设施12座,已纳管处理点位5处,在建微型污水处理设施2座。三是清洁农村厕所。加强农村公共厕所管理维护,积极推进户厕改造,执行户厕改造进度周通报制,倒逼目标完成进度,3年共完成2877户户厕改造任务,改厕任务完成率达100%,创建厕所革命示范村3个,实现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96%。四清理生产废弃物。制定《邛崃市文君街道废旧农膜回收行动方案》,按照“政府倡导、企业带动、网点回收、群众参与”的工作思路,农膜回收利用率稳定在85%以上,“白色污染”得到有效防控;全面开展秸秆禁烧工作,加大秸秆综合利用力度,实现综合利用率98.5%以上;实施 PPP 模式推进沼肥还田项目,提高畜禽粪污处理水平,沼肥利用更高效,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四、以“改”字为要,突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效
一是督查通报,限期整改问题点位。街道成立工作专班,不定期对涉农村(社区)明查暗访,共印发督查通报7期,下发督办通知单31份,限期整改问题点位130个,并要求涉农村(社区)结合职能职责,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标准,对重点区域环境进行全方位、无死角整治。二是评比评优,引导改变不良习惯。
制定《邛崃市文君街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评比活动方案》,8月份共评选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优秀村(社区)2个、榜样小组41个、庭院居室示范户10户,曝光突出环境问题10个,引导广大群众积极行动起来,改善庭院居室环境、改变农村传统生活陋习,崇尚榜样、学习榜样、争当榜样,共同创建干净、整洁、有序的农村人居环境。三是实施项目,引领改善村容村貌。加速建设金山窑特色林盘、土陶水美乡村、杨院子休闲林盘等项目,助推大美乡村公园建设,构建乡村发展新格局。2019年度“美丽四川·宜居乡村”文君街道实现全域达标,打造出文笔山村、黄鹤村、风山村等一批院落美、产业强的乡村振兴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