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白雪
青川县姚渡镇位于川陕甘三省结合部,是名副其实的鸡鸣三省之地。近年来,镇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自觉落实省委“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发展战略,聚焦广元建设川陕甘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和北向东出桥头堡目标,立足区位优势,强化协作意识,提升开放水平,以党建工作为引领,通过组织共建、基层共治、产业共促、园区共育、生态共护等系列举措,在组织引领、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方面加强协作,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川陕甘毗邻乡镇负责人在姚渡镇姚家渡社区现场研究基层治理工作。 张建华 摄
组织共建提升战斗力、引领力
三省结合部毗邻乡镇虽然地域相近、交通相连,但由于分属不同省管辖,党政机关交流少,没有实现信息互通、资源互补。在姚渡镇党委的倡议下,毗邻地区乡镇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共同组建涵盖6个乡镇党委、87个基层党支部的党建联盟,通过轮值的方式每年至少举办1次联盟会议和合作论坛,共同协调解决跨区域的矛盾纠纷、经济社会发展等问题,为毗邻地区更好地推进开放合作搭建了深化友谊、互助合作、共同发展的平台。
在第一次联席会议上,毗邻乡镇共同签订了川陕甘毗邻地区党组织共建协议,细化明确了护林防火、河道整治、旅游互惠、矛盾纠纷调解等25个具体协作项目。姚渡镇与中庙镇签订川陕甘毗邻地区能源(天然气)合作协议,姚渡镇姚家渡社区、阳山村分别与甘、陕两省毗邻村组建了联合党支部,进一步强化了组织共建、党建引领。
党建联盟成立后,辖区内地域相邻、功能相近的党组织积极开展结对共建,举办红歌颂党、卫生防疫、环境整治等活动32场次。通过信息互通、活动共办,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
产业共促提升凝聚力、竞争力
川陕甘结合部毗邻地区是我国南北文化的交汇融合地,同时也是南北气候的过渡地带,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在紧邻的6个乡镇辖区内,分布了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10余个农业园区和A级景区,产业发展具有相似之处,毗邻乡镇共同提出了合力构建川陕甘结合部生态文化旅游区的目标,以农文旅融合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们的大棚蔬菜基地有草莓、葡萄、火龙果等品种,产品以前主要靠外销,川陕甘毗邻地区党建联盟成立后,我们与周边乡镇联系更加紧密,我们的产品进入了青木川、碧口等周边乡镇的超市。我们依托周边的旅游景点,引进了阳光玫瑰、早夏无核等新品种,开发了采摘体验项目,收入比以前大幅增长。”谈起今年的收益,姚渡亿丰林农公司总经理左德军掩饰不住内心的高兴。
川陕甘结合部具有悠久的种茶历史,属于江北茶区的优质茶叶产地。党建联盟成立后,毗邻乡镇在茶叶产业发展上实现抱团取暖,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茶叶产业得到了发展壮大。“今年春茶采摘时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在镇党委的引导下,我们组织人员帮助邻近乡镇采摘、收购春茶2000余斤,既增加了群众收入,又给我的加工厂带来了效益。”青川县姚渡镇兴源种养殖家庭农场负责人余燕说。
基层共治提升安全感、幸福感
受交通环境、地方政策、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三省结合部往往是矛盾纠纷的多发地、社会治理的关注点。党建联盟的成立进一步增强了三省毗邻乡镇的共同体意识,通过相互间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难题共解,强化了凝聚力,实现了区域共治。
川陕甘三省结合部是大熊猫国家公园的重点区域,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生态保护责任大、任务重,姚渡镇积极与其他毗邻乡镇协调,组织三地200余名党员干部、护林员成立森林防灭火队伍,联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常态化开展巡山护林,将预防走在前面、将险情消灭在萌芽状态。“三个省的森林都是连在一起的,在护林防火上大家都是唇齿相依,必须开展联防联控。”姚渡镇副镇长卜茂科说。
在河道环境整治方面,边界乡镇共同成立联合执法队,坚决打击非法采砂、围垦河道等破环水生态行为。进入主汛期,姚渡镇与上游乡镇建立“一对一”联络机制,各明确1名工作人员负责水情监测通报,准确掌握情况,确保白龙江流域沿线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姚渡场镇是三省结合部的商贸中心,流动人口较多。为方便群众办事,姚渡场镇所在地的姚家渡社区专门设立面向陕、甘两省群众的服务窗口,提供政策咨询、事项代办等服务。针对三省结合部地域相连,人口跨户籍异地居住的实际,毗邻6个乡镇加强协作,统筹整合各自资源,形成了一套班子、一支队伍、一个阵地、一块牌子、一套机制的边际矛盾纠纷“五个一”联防联调模式,有力促进了毗邻地区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