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三农新闻网南充讯(莫子君 朱志林 文/图)一座座山,一道道梁,一条条大道通农场。8月12日,笔者在四川阆中思依镇、木兰镇、桥楼乡随处可见的家庭农场坐落在各个村落之间,不时从中传出一声声高亢有力的“哞哞”声,这是贫困户脱贫路上世上最动听的音符。
思依片区是典型的深丘山区,闭塞而又纯朴;山大沟深孕育出生态至宝,却也因为山大沟深而久在深闺,步履维艰。当脱贫攻坚的凯歌在这里传唱,乡村振兴的号角在这里吹响,时至今日,道路宽敞了,房子敞亮了,立体的墙绘随处可见,鲜艳的国旗户户飘扬,一幅幅青山绿水、舒适宜居、产业蓬勃、人丁兴旺的田园画卷正在老百姓的手中徐徐绘就。从前务农务工,现在养牛兴业,牛儿就像是“摇钱树”,让乡亲们的生活有了新的追求和向往。2019年以来,思依、木兰、桥楼三地抱团取暖,合力发展,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优势,扶持生态循环经济,促进产业增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肉牛养殖
三地党委政府在原有肉牛养殖家庭农场的基础上,引导零散养殖户集约化、组织化、协会化发展,形成新型农业主体,以抱团方式对抗市场不利因素、掌握市场有利导向、迎合市场供需体量,增加肉牛养殖产业的市场流通性和竞争力。在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今年6月,思依片区家庭农场协会正式揭牌成立,当地肉牛产业迈入了新阶段。
肉牛养殖带给思依片区的并不单单是眼前的效益,更是生态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农村是个大舞台,作物、秸秆、肉牛、牛粪的结合,实现了生态农业的良性循环。秸秆变成了饲料、能源,牛粪变成了沼气、肥料,肉牛变成了效益、利润,为养而种,为牧而农,农畜平衡,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带来的生态“红利”,正在思依片区扬帆起航,行稳致远。
不仅是生态之基,一步步美丽嬗变。肉牛养殖也让思依片区迈向“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步伐愈发铿锵。一户家庭农场,数十头至上百头的养殖规模,就可以分别为2到5名当地群众提供稳定的就业机会。“现在年龄大了,很多事做不动了,但是养牛我能做啊,” 伏素芳老人今年七十岁,是木兰镇人,在家庭农场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每月就能收入1500余元。“农忙的时候在家务农,平日里我就来这里帮忙喂牛,日子过的充实又有盼头”, 伏素芳老人笑呵呵的说道。
据悉,思依片区现有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14家,肉牛养殖家庭农场27个,肉牛存栏4500余头,其中能繁育母牛800余头。目前,思依片区家庭农场协会正在逐步构建繁、养、销一条龙产业链,配种繁殖基地正在建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