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内江东兴:党建引领 苏家村跑出脱贫“加速度”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时间:2020-08-12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兰自涛 文/图
  欣欣向荣的产业,干净整洁的道路,逐步完善的水利设施……盛夏时节,内江市东兴区白合镇苏家村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党建有活力脱贫有动力
  苏家村是原省定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1户220人,已于2018年实现整村脱贫。据驻村第一书记孙庚预计,今年底,该村将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5.5万元,人均村集体经济收入29元。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苏家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亦是如此。作为苏家村脱贫攻坚帮扶单位之一,东兴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上下齐心,达成共识——党建有活力,脱贫才有动力。
  自2014年以来,东兴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着力建强基层党组织,选优配强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彻底拔掉苏家村的“穷根”。
  2019年5月,接过前任驻村第一书记的“接力棒”,东兴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员干部孙庚到苏家村任职。当时的情景孙庚还清楚记得:村里有150米断头路没有打通,影响部分村民出行。他与驻村工作队员一起,从打通村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入手,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协调修路资金,并走村串户协调土地,最终于当年11月打通了该断头路,实现整村9个村民小组之间的“内循环”。

image.png

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近务工。

    村里建基地家门口增收
  村道修通了,产业发展也在提速。在村道两旁,两年前开始布局的村集体经济葡萄产业焕发生机。占地32亩的土地上,数十个大棚一字排开,颇为壮观。这是苏家村利用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50 万元建成的钢结构大棚,租给业主易小五种植葡萄,可实现年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
  走进大棚内,成排的巨峰品种葡萄藤已有半人多高,今年已经初挂果,明年将实现全面挂果。正忙着修剪枝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徐世东告诉笔者,以前他家因患病和缺技术导致贫困,又没有固定收入,哪里有零工就去哪里干两天。后来,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他于2015年实现脱贫。再后来,村里建起了葡萄基地,他家的3亩土地被流转。为帮助他增收致富,基地聘请他负责日常管理。“我主要协助技术人员干活儿,农忙时组织安排劳动力,比较轻松,每年可挣六七千元。”徐世东说。
  除了徐世东,村里还有不少村民到葡萄基地锄草、施肥、采果,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
    党员来带动贫困户参与
  为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确保脱贫不返贫,2019年底,孙庚又组织村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共20余人到周边乡镇学习平菇种植。参观考察现场后,村民们对平菇种植一致看好,但回村后,又顾虑经验、销售等问题,积极性不高。
  为消除村民们的顾虑,东兴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出资上万元修缮盘活废旧糖厂用房,作为平菇种植基地。今年5月初,他们购买回菌包,吸纳有意愿种植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负责日常管理、销售。
  “摸着石头过河”并不一帆风顺。苏家村距离城区远,城里订单需求虽多,但基地无法满足客户在规定时限内送达的需求,甚至最初产出的两批平菇也因为卖不出去被倒掉了。
  为解决平菇滞销问题,孙庚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方面发动身边的亲朋好友购买,另一方面积极与内江市中医医院、内江市机保局、东兴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三家帮扶单位伙食团达成供销协议。为解决“谁来送”的问题,孙庚和其他驻村工作队队员一起义务当起了“快递小哥”,而且一直都是自贴油费。为解决日常管理采摘问题,基地优先聘请建档立卡贫困户来完成。
  截至目前,该基地已销售平菇1万多斤,菌包成本已回收,预估此轮平菇种植能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3000余元。
  同时,苏家村还鼓励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平菇销售,即将平菇低价批发给建档立卡贫困户,让他们带到附近的乡镇去销售,大大提高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收入。
  苏家村发展困局的突破,离不开帮扶部门及驻村工作队的真情帮扶。下一步,在党建引领下,苏家村还将继续扩大平菇种植规模,探索认养等多渠道销售模式,投资建设一个占地400平方米的冻库,为苏家村的乡村振兴筑牢产业基础。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