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三农新闻网成都讯(通讯员 程彦萍)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上下众志成城,万众一心,采取各种“硬核”措施防止疫情扩散蔓延,以责任和担当筑起了疫情防控的长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感染人员的逐渐清零,应急响应逐渐降低,且处于疫情防控的后期阶段,各地区都逐渐放松了疫情的管控,导致本地输入性病例不断增加,风险增大。7月18日四川农业大学“疫”守难攻团队以“数据分析各地良好防疫措施,整理归纳加以推广”为主题开展了为期十四天的线上暑期三下乡实践调研活动。
活动前期,团队成员通过多次会议探讨出本次实践活动的调研对象,即零感染的都江堰市与陆续输入病例的雅安市。随后团队成员与两地政府防疫工作人员进行了联系,并通过问卷调查和采访调研两种方式获得了许多信息。
线上采访
数据分析 总结防疫措施
团队共发放问卷一百余份,有效问卷达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问卷调查显示,防疫工作的良好实施得益于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党员当先锋,由于所辖区域人数众多,以前的社区工作者数量完全不能满足疫情防控期间的工作量,都江堰全县2905名党员实行“社区双报到”,主动领取任务。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应排尽排,不落一户。二是全覆盖、地毯式搜查,在疫情期间组建30个监督小组,对全县12个乡镇(街道)、134个小区网格点进行全面督查,同时对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二次接触者进行严格监控,避免造成更多人接触感染。三是实行疫情一日一报,政府机关24小时值班制度,坚定在疫情没有结束前决不松懈的信念。四是后勤保障措施到位,通过对全县各疫情防控点位的抽查,发现了人员配备不够、环境卫生较差等诸多问题。疫情防控小组发现问题后已经通过各种措施与途径解决问题,力求为防疫工作者提供良好的抗疫环境。五是巧妙利用互联网效应,通过微信群、公众号、LED屏等形式宣传防疫知识,传递抗疫必胜的决心。
线上采访 传递抗疫精神
在对基层抗疫人员的采访中,团队成员也深深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一名在疫情期间参与社区排查工作的大二学生说:“成为一名防疫工作者是一份荣耀,同是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身为防疫志愿者的一员,他的工作是在进村的公路上劝返外出人员,在疫情初期由于老人接受的防疫知识薄弱,很多人没有居家抗疫的意识从而导致防疫工作较难开展。但经过他不断的劝说最终许多想要外出的老人都打消了念头,他也觉得自己的工作特别有意义。而在对基层工作人员的采访中,一位姐姐告诉团队成员。疫情的严重让他们也很害怕,但是身上的责任感让他们只能向前,不能后退。本来应该和孩子团聚的她,每天都奔波在摸排的路上。当成员们赞叹她无私的奉献精神时,她却只回了八个字:没有大家,哪有小家。在抗疫的战场上,更多的是像他们一样的无名英雄,他们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为中国抗疫创造了奇迹。
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线上采访等形式,团队成员了解到了本次疫情期间政府的防疫措施,同时也了解了各行各业人们在本疫情期间所做出的努力。正是这种严防死守、敢于奉献的精神才让中国人民回归了正常的生活。活动后期,团队成员通过数据分析梳理归纳出了不少有利于现阶段防疫措施的方法,并将调研结果投递至政府网络理政社会诉求平台,为各地今后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帮助。同时,此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分工协作,互帮互助,提高了彼此之间的默契程度,也深深践行了实践出真知的三下乡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