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夏零 邝川云 袁晓芳 吴植根 文/图
雷波县马湖乡方竹村有一处果园,共有50亩,站在果园里可以俯瞰蓝宝石一般的马湖。果园的主人何孝友是一个返乡创业者。
何孝友在修剪果树。
学好厨艺开餐馆不忘父老乡亲
“你看,这多余的枝丫要把它剪掉,不要舍不得……”7月27日,何孝友拿着修枝剪,在地里和工人一起劳作,给工人讲解如何修枝。
1977年出生的何孝友是当地出了名的能人,他17岁开始就外出打工,后来在浙江省嘉兴市拥有了多家川菜馆,更是在2014年被评为了中国烹饪名师。
“我打工时做过搬运工,当过推销员,直到1997年才开始在浙江省杭州市大型的酒楼跟着师傅一起学川菜。”何孝友说,上班时间是9点,他总会比别人早去两个小时,把该做的准备工作做好。师父在讲解做菜时,他总会把师父讲的记录在小本子上。
下了班,别人都是邀上三五好友喝酒、谈天说地,何孝友则是把师父当天所讲再拿出来温习一遍,有时间的时候他会实际操作一下。
他所做的一切,被师父看在眼里,师父觉得何孝友踏实肯干,悟性极高,很喜欢他,于是把毕生所学都倾囊相授。
经过自己的努力,何孝友的第一家餐馆于2007年在嘉兴市开张营业。在生意做稳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到自己的家乡招聘乡友,还将自己的厨艺一一传授给他们。
“现在马湖周边的酒店、餐馆的很多厨师都是我培养出来的。直到现在,我的门店里还有80多名来自老家的员工。”何孝友说。
吃水不忘挖井人。在外打拼的何孝友,有了一定的能力之后,不忘带领乡亲们一起走出大山、务工增收。
不顾家人反对贷款70万元建果园
何孝友的朋友圈里有这样一句话:“梦想支撑着我们前行,肩上扛着的是责任。”责任是什么,何孝友说,是家人,也是家乡。
2015年5月的一天,何孝友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但却并没有睡意,他辗转难眠。
第二天一大早,何孝友一边吃着早餐一边对自己的妻子说:“我想回老家建个生态果园。”
他妻子是浙江金华人,也知道马湖乡是个怎样的情况,当即便提出了反对意见:“你老家条件那么差,回去干这个肯定是要亏本的,而且最主要的是,我们现在刚开了新店,没什么现金,我不同意。”
“我在网上看见了关于精准扶贫的新闻,以后像我老家这样的贫困地区肯定是要发展起来的。再说,我老家旁边就是得天独厚的马湖,这几年游客越来越多,以后一定也不会太差。”
妻子没有说话,何孝友继续说道:“你知道我是一个放不下家乡的人,现在全国都在搞精准扶贫,我也想为自己的家乡出一把力。这几年,我们虽然给很多老家的人提供了工作岗位,但是那些没有能力外出务工的人怎么办呢?我想为他们做点事。而且,你看乌镇附近那些村庄,农旅结合搞得有声有色的,这事还真有搞头。”
经何孝友软磨硬泡,妻子最后妥协了。满脸都是幸福笑容的何孝友说:“她犟不过我,就只能支持我了。”
2015年6月,何孝友在银行贷款70万元,生态果园正式动工,直到今年,他的果园为不能外出务工的建档立卡户及村民提供了9个长期的工作岗位。
“看到家乡现在的环境越来越好,我还是想回家来做点有意义的事情。现在正好遇到国家政策好,所以我就把这些荒山荒坡开辟了出来。”何孝友边打理猕猴桃边说。
农旅结合展蓝图带领村民奔小康
“我每年要在果园里待上3个月的时间,松土、除草、修枝,我都会带领着工人们一起干。之前我也是不太懂,后来一边干一边学,现在已经是一名合格的果农了。”何孝友乐呵呵地说。
放眼望去,何孝友的这片果园里种植了猕猴桃、桃子、李子、枇杷,还有从湖南怀化引进的黑老虎果、野生八月瓜等。何孝友一门心思想把果园做好,马湖乡党委、政府也给了他大力的支持。
“成为果农简单,但要带领村民们一起成为果农并不简单,要让大家吃上‘旅游饭’,更不简单。5年来,他已经陆陆续续投入了300万元之多,但是直到今日也还没有产生盈利。”马湖乡乡长王小山说。
但是何孝友却从来没有产生过退缩的念头。他说,现在自己的家乡发展越来越好,通村路、通组路也修好了,马湖的游客也越来越多,他要带领村民们吃上“旅游饭”、走向奔康路。
“猕猴桃树要3年左右才开始结果,从怀化引进的黑老虎果更是要4年左右,而要让这些果树具有观赏价值那更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何孝友一边查看着果树的长势一边说,这果园就像是他的孩子一样,他会一直看着它慢慢地茁壮成长。
谈及生态果园未来的发展,何孝友说,打算把五十几亩地打造成农旅结合的生态旅游观光地。他说:“我想在这里修建木屋,再在果园里配上石桌石椅。游客们来这里后,可以摘水果、乘凉、垂钓,也可以品山茶、赏马湖,到了晚上还可以吃烧烤、住民宿。争取把这里打造成为雷波马湖的又一个网红打卡地,为村民们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吃上‘旅游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