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罗沾
高县位于宜宾市中南部,地处乌蒙山系余脉、四川盆地南缘、川滇两省交界处,属四川省革命老区县、乌蒙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工作重点县。全县52.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6.89万人。2014年,按国家统一标准,该县共识别贫困村5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7万户 5 万人,贫困发生率10.7%。
近年来,该县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尽锐出战、聚力攻坚,投入各类财政扶贫资金38.5亿元,在脱贫攻坚实践中不断创新举措,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2019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该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截至2019年10月底,全县5万名贫困人口全部达标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零。
资料图片
党建·扶贫“心连网” 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
6月8日,该县来复镇太平村一组贫困户王保和通过“心连网”手机与帮扶干部联系,迅速解决了申请产业周转金担保的问题。“除了打电话、发语音,还可以和帮扶干部视频。这专用手机,管用得很。”
王保和所说的“专用手机”,即该县通过综合信息化应用系统——党建·扶贫“心连网”,向全县1.4万余名党员、1.7万余户贫困户和8000余名帮扶干部发放的“心连网”手机。自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该县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现代信息技术,在全省首创打造以智慧党建与精准脱贫为主、集多项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心连网”信息扶贫工程,着力破解脱贫攻坚中“谁来扶”“扶持谁”和“怎么扶”的问题,通过帮扶干部、贫困家庭“一对一”的通讯设备配备,帮助干部与群众连心服务,为脱贫攻坚搭建起致富奔康的信息“高速路”,解决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问题。
住上好房子。
该县党建·扶贫“心连网”信息平台覆盖全县基层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和广大党员、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组成员,通过网站、移动APP,实现党员远程教育,促进全县党员活动统一管理;同时,整合医疗、卫生、教育、农技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和农村各类“土专家”,实现人才信息资源共享,不断把各类人才汇聚到管理系统之中,有效解决了“谁来扶”的问题;以信息化体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理念,将全县50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需求信息录入“心连网”平台数据库,根据每户贫困户具体帮扶情况建立“贫困户帮扶情况表”,适时跟踪帮扶过程、记录帮扶信息、统计查询帮扶结果,根据帮扶结果进一步细化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及时对帮扶工作进行调整,确保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有效解决了“扶持谁”和“怎么扶”的问题;同时,以“互联网+”实现信息服务全覆盖,打造全方位、立体式信息服务平台为群众服务。通过“党建+扶贫+信息化”三位一体运营,架起了一座党心连民心、心心相连的“连心桥”,织就了信息化、网络化助力脱贫攻坚的“同心网”,为全县如期实现高质量脱贫打下坚实的基础。
过上好日子。
投资收益扶贫 破解特殊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瓶颈
高县数万贫困群众中,存在小部分无劳、无智、无人赡养的“三无人员”,破解特殊贫困群体持续稳定增收瓶颈,成为了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亟待攻克的一大难关。
2015年,高县作为四川省财政资产收益扶贫分红首批项目试点县,率先开启项目试点,积极创新投资收益扶贫模式,按“企业+基地+特殊贫困户+市场”模式,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量化入股企业或合作社,让“三无”贫困人员当股东,按股享受不低于银行利息的保底分红,拓宽特殊贫困户增收渠道,确保其稳定增收,同步小康。
对于庆符镇百家村三组残障人士王永贵来说,持有高县百家蔬果专业合作社股金7000余元,就意味着每年都有稳当的收入,这让他心里很踏实。“村民股本7000余元,当年收益超过800元,年化收益12%左右。”县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县上对扶贫股份严格管理,每年都要对持股人进行审核,脱贫即退,空位即补,补入的贫困户继续享受分红。
养成好习惯。
在该县,像王永贵这样“入股分红”的“股东”还有很多。该县落润镇振武村贫困户万从华从高县裕农专合社领到了1131元入股分红金。“今天,合作社共发放财产收益扶贫分红现金5万元,涉及落润镇振武、高兴、大楠三个村136户14周岁以下、60周岁以上或完全丧失劳动力的贫困户221人。”该专合社理事长万造彬说,专合社2016年获得投资收益扶贫项目100万元,次年开始保底分红。项目资金股权分属邻近振武、大楠、高兴三个村的“三无”贫困户,他们每年都在合作社享受分红。
截至目前, 该县已投入财政扶贫资金7100余万元用于财政资产收益扶贫分红项目,帮助7300余名特殊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增收。
形成好风气。
志智双扶 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文明新风扶贫”是高县24个专项扶贫之一。高县在落实省贫困村“五个一”帮扶力量的基础上“做加法”,增派新风督导员和法治辅导员各1名,在落实省非贫困村“三个一”的基础上,向有20户以上贫困户的131个非贫困村增派1名法治辅导员、1个文明新风督导巡回工作组,实现“七个一”“五个一”帮扶全覆盖。
新风扶贫以“扶贫扶志·感恩奋进”为主题、以忠孝文化为线,从法治扶贫着手,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组建新乡贤协调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形成“一约五组织”的主要架构,推进法治、德治、自治“三治协同”;倡导移风易俗,持续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新乡贤、脱贫标兵等评选活动,让贫困对象身边有可学可比的“活模子”;同时,整合道德讲堂、农民夜校等宣讲阵地开展感恩励志宣讲。截至目前,全县已成功创建5个省级“文化扶贫示范村”和6个“乡风文明百佳村”。
与此同时,该县还深化扶志扶智行动,探索设置以励志脱贫正向表现换取奖励积分、以积分换取商品的“爱心超市”,实行“月考季评年计账”的积分制,激励贫困户通过新风评比、主动参与公益活动和巩固脱贫成效等获得对应积分,再以积分从“爱心超市”换取生产生活品,以此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推进社会风气持续向好。
7月3日,高县举办了中国文化名家走进高县文化扶贫公益活动(云视频)启动仪式,冯双白、温玉娟等20位中国文化名家分别被聘为该县首批20个贫困村文化扶贫乡村振兴“第一村长”。
“丰富贫困村群众文化生活,实现从扶贫到‘扶志扶智’的双重提升,促进乡村振兴发展。”该县县委书记李康说,高县此次在全国范围内聘请文化名家、艺术家作为贫困村的文化扶贫乡村振兴“第一村长”,开展系列公益活动,旨在推动全县物质扶贫和文化扶贫有机衔接,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助推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