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林忠伟 特约通讯员 田明霞
8月3日,笔者走进梓潼县文兴镇火花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只见这里白墙青瓦,水气畅通,晒坝花园、路灯水泥路、果园菜地,一派现代新农村气息扑面而来。目前,文兴镇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共安置39户94人在此安居乐业。
“政府在安置点附近为贫困户协调落实了0.2亩的自留地,我们在这里可以种上白菜、莴笋、四季豆等蔬菜,生活更方便了。”火花村贫困户田为礼说,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他住上了新房子,他也会不等不靠,努力搞好生产,同奔小康。
梓潼县文兴镇火花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
文兴镇镇长杨东说:“文兴镇是梓潼县的偏远乡镇,‘有房住’成为脱贫攻坚重要工作。为此,文兴镇探索出‘345’工作法,推动以集中安置为主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顺利进行。”
首先是组织保障三强化。从规划开始,就强化宣传,通过举行群众会、村民代表会、广播会等,广泛宣传政策,激发贫困户搬出隐患点、山区,建设新家园的内生动力;在强化组织方面,成立了以书记、镇长为组长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工作组,明确了责任分工,列出了责任清单,完善了工作制度,强化了责任,形成环环相扣、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
在前期筹备中狠抓四落实。根据“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文兴镇严格对照识别要求,进一步核实搬迁对象,通过走访、座谈等多种方式充分征求贫困户意愿,确定集中安置对象;在落实安置点方面,本着方便搬迁户就医、就学和就业,按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求,将宅基地选址落实在文兴场镇周边进行集中安置。整合医疗、养老、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统筹水、电、路、气、通讯、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严格执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住房建设面积25平方米的标准,每户自筹资金不超过 1 万元,确保贫困群众不因搬迁而举债。
在房屋建设中坚持五统一。合理编制搬迁统一的规划方案,统一配套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由县住建局确定一家建筑设计公司对住房进行统一设计、平地。对集中安置点,由火花村委会组织机械,进行宅基地三通一平。政府推荐3家以上的有建房资质和业绩的单位,由建房贫困户共同商讨、自主确定一家施工队。统一解决自留地,同时逐步协调贫困户在社区、学校、医院等场镇单位就近务工,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脱贫。
另外,从今年3月起,文兴镇开始对13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五保户、低保户、持证残疾人家庭、非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及 2014 年以来实施危房改造的贫困户进行厨房、厕所、房屋主体漏风漏雨、墙体裂缝、严重风化等住房问题实施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