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仪陇:景区带村 好风景变成好光景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时间:2020-08-05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李斌 马永红 特约通讯员 唐明平
  盛夏时节,仪陇县马鞍镇朱德故里景区游客纷至沓来,带火了景区的餐饮、民宿、农副产品和小商品销售等。“3天收入600多元。”7月28日,玉兰村脱贫户许期祥乐呵呵地说,他在景区规划零售点卖水果和小吃,仅此一项年收入就有3万余元。
  朱德故里景区核心景区5.6平方公里,辖内有5个村(社区)。2019年,景区接待游客总数3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2.2亿元,率先脱贫。近年来,通过发展旅游业,景区周边所有贫困群众全部脱贫,并带动全县4.3万户15.1万人脱贫。

image.png

朱德故里

    夯基础为脱贫致富铺路
  玉兰村曾是景区5个村中唯一的贫困村,地处山区,沟壑纵横,路难走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该村经济发展。
  门前万重山,抬脚行路难。说到这些,72岁的脱贫户林文军苦不堪言:“以前的土路坑坑洼洼,出行很不方便。年底卖猪,买猪的人都不愿意来,天晴还能把猪赶到村口,然后装上货车,下雨天更麻烦。2014年我卖了头猪收入3200元,还花了300元请人把猪从山上抬到山脚公路边,费钱费力,劳心伤神!”
  要致富,先修路。该村统筹整合扶贫资金、帮扶资金,新修硬化道路,村公路通到组,便民路通到户。水泥路修好后,村民走几分钟就能坐上公交车,到场镇要不了20分钟。
  2018年,在帮扶单位和景区的帮助下,玉兰村60户农户通上了自来水。
  在脱贫攻坚中,仪陇县坚持基础设施与扶贫项目相结合,按照A级景区标准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的同时,优先实施路、水、气、视讯、住居等项目,着力改善核心区内1605户5385名群众生产生活条件。2004年以来,景区累计投资4.6亿元,新建、硬化道路46公里,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3处,沼气池1000多口,铺设水、电、气、视讯管网60多公里,整治农房800多座,夯实了脱贫奔康基础。
    育产业“输血”更要“造血”
  完善了硬件,夯实了基础,如何才能发挥好景区的龙头带动作用,促进景区群众增收致富?景区着力培育特色产业,建立持续“造血”的盈利模式。
  8月1日,笔者来到玉兰村脱贫户许雄平的家,一栋赤墙青瓦的川北客家民居建于半山腰,十分敞亮,房前屋后,瓜果飘香。今年45岁的许雄平正划着小船穿梭于网箱间查看鳝鱼的生长情况,笑容爬满了嘴角,“家里的主要收入就靠这一箱箱黄鳝,必须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它们。”
  脱贫户自主发展产业,一系列的帮扶政策也向他们倾斜。许雄平领到3000元产业扶持金,激发了他更大的热情,目前,他的鳝鱼养殖规模达100箱,保底年收入8万元。
  许雄平依靠产业脱贫致富,只是景区精准帮扶贫困户的一个缩影。结合景区绿化补植,景区按照“景区规划栽植,农户管理获利”的原则,出资购买果树苗、农药、肥料,并统一规划种植,农户负责参与劳动、管理、销售,收益全归农户。景区在旅游通道沿线栽植枇杷、柑橘等水果,招引业主,建成脱贫奔康产业园两个,目前,共发展水果产业4000多亩。
    促就业脱贫户家门口上班
  傍晚时分,景区的观光车正式收班,陆续停靠在西门停车场充电桩旁。此时,玉兰村脱贫户许法明也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走进驾驶室,仔细查看每辆车当天行驶的里程数、余电量,并做好统计。
  许法明今年49岁,之前一直靠外出打零工维持生计,“我上有老,下有小,能够在附近找一份工作,既可以照顾母亲,又可以分担一点家庭负担,是我的最大心愿。”
  许法明的帮扶责任人与景区协调,为他落实了岗位。他白天在家照顾母亲,傍晚到景区上班。“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景区的帮扶政策给了我信心和希望,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在家门口能找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补贴家庭开支,我很知足。”许法明说话间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景区的发展,创造了许多的就业岗位,为脱贫致富提供了一条捷径。在安置就业方面,景区优先安排贫困群众在景区务工就业,设置农家乐厨师、观光车驾驶员、保安、服务员、保洁员、解说员等就业岗位,解决贫困群众200余人、贫困大学生10余人直接就业,间接解决 1.6 万余人、贫困群众4000 余人就业。同时,对托底安置贫困劳动力开发的公益性岗位,给予岗位培训补贴300-800元,并开展旅游从业技能培训1800余人次。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