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广安前锋:“上访户”如何逆袭成致富带头人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时间:2020-07-30

    四川农村日报讯 黄方瑶 兰林前

    “今天的活动搞得闹热,再次打响了‘渔桥脆李’品牌,我们老百姓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近日,在广安市前锋区桂兴镇第二届脆李采摘暨民俗文化节活动现场,桂兴镇渔桥村村民张国勇卖出自家种植的李子近两百斤。算着一笔笔进账,张国勇一家心里乐开了花,致富奔康的劲头也更足了。
  年近五旬的张国勇是渔桥村的致富带头人、村合作社的技术骨干。而在2010年时,张国勇和妻子同时患病,家里负债累累,让他一度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找不到出路的他成了“上访专业户”。2014年,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后,张国勇家被识别为贫困户,生活有低保兜底,治病有医疗保障,家庭生活有了明显的改观。同时,帮扶干部们常到张国勇家里聊家常、解难题、交朋友,把张国勇的心一点点焐热。
  “靠低保过日子没有前途。”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张国勇并没有安于现状,虽无法干重体力活儿,但“靠自己的双手走上脱贫致富路”的决心坚定。

image.png

第二届脆李采摘暨民俗文化节活动现场

  2016年3月,渔桥村成立了村合作社,准备发展青脆李产业,组织相关人员赴茂县青脆李基地实地考察学习,张国勇就是参加考察的其中一员。考察期间,看到一串串青脆李压满枝头,个头大、味道好,大大小小的货运车辆排着长龙等着运送青脆李,张国勇下定决心要发展这一产业。
  说干就干!需要土地,张国勇便积极协助村“两委”把山上的荒地空闲地协调出来。没有资金,他主动申请小额信贷贷款5万元,拿出3万元投入到合作社,用剩余2万元单独承包了10亩地种植青脆李,并在林下养殖鸡、鸭、鹅70多只。缺乏技术,村上请来了专业技术员授课,他一课不落地跟着学。打窝、修枝、嫁接、拉枝、施肥、防虫等技术他都熟练掌握,慢慢成为村合作社的技术骨干。
  “我现在是个大班长了!”张国勇兴奋地说。2018年4月,村合作社以120元/天的价格,聘请张国勇当村里李子林的管理和技术指导员。在他的精心管理和大伙儿共同努力下,李子树长势很好。通过几年的发展,渔桥脆李种植面积已达一万余亩,已有两千亩进入丰果期,今年预计产量达60万斤,产值可达400余万元。
  通过国家政策帮扶和自身勤劳致富,张国勇一家已于2018年顺利脱贫,致富带头人、“勤劳致富户”、技术骨干是张国勇的新身份。
  在张国勇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加入了村合作社或自己发展种植养殖业,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内生动力充分激发,追求美好生活蔚然成风。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