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袁田 特约通讯员 贾明高
眼下虽然是盛夏时节,但射洪市瞿河镇禅灵村的贫困户唐李军却闲不住,不时跑到核桃林里忙活。对他来说,家门口的这片果实累累的林果基地,就是他家的“摇钱树”。
如今在禅灵村,越来越多的农户像唐李军一样,通过发展脱贫产业,走上了致富路。
资料图片
搞好基建为产业入驻加分
走进村口,一条宽4.5米、长2.1公里左右的村道拓宽工程已经完工。笔者看到,改造后的道路不仅更加宽阔,还新建错车道20处。“以前的村道狭窄,错车困难,存在很大安全隐患,也严重制约了村经济发展。道路拓宽后,不仅方便了村民出行,也为脱贫产业入驻奠定了基础。”禅灵村村支书林治烈说。
脱贫攻坚以来,禅灵村为使产业持续发展,着力做好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了村里断头路、入户路问题;完成村级灌溉渠系清淤,防洪水系清理,新建提灌站2处,协商整治4社堰塘漏水问题,极大改善了该村交通、水利条件。
发展产业提升脱贫成色
“咕咕咕……”一大早,村民陈元根就在自家鸡场忙碌起来,给鸡喂食、除粪、查看土鸡生长状况是他的日常工作。
“以前我主要是养殖肉鸡,发展不顺也没挣到啥子钱,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帮助下,开始转养土鸡。驻村干部不仅邀请兽医免费进行防疫指导,还积极帮忙联系销售,现在养殖规模也比以前扩大了几倍。”陈元根介绍,他的鸡场年出栏土鸡2.5万只左右,年收入七八万元。今年疫情期间,在销售困难的情况下,驻村工作队还帮助他销售了上万只土鸡。
在自己挣到钱的同时,陈元根还给周边贫困户提供鸡苗,联系销售,带动附近更多村民脱贫致富。在禅灵村,像陈元根这样规模的私人养鸡场还有两家。
日前,射洪市扶贫养殖车间落户该村,4栋鸡棚正在进行技术改造,按照“农户+村集体+公司+政府投入”模式发展“产联式”土鸡养殖,预计下月初将陆续开始进鸡,投入生产。林治烈介绍,扶贫养殖车间将优先安排就近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进场务工,预计年出栏土鸡60万只,增加村集体经济年收入6万元以上。
而在离养殖车间不远处的400亩核桃种植基地里,青涩的核桃果儿挂满枝头,村民们正在给植株拉枝、修剪、除草、打药,忙得不亦乐乎。“核桃林是我们的‘绿色银行’,去年我务工和分红收入了2700多元!”唐李军说。
“核桃是我们村2016年底发展种植的扶贫产业,有17个社210户农户入股,其中贫困户45户,果子一年比一年结得好、结得多,今年全面进入丰产期,预计将为农户户均增收500元以上。”林治烈一边走,一边不停地算着经济账。
脱贫不是终点,致富才是目的。林治烈说,下一步,禅灵村将在巩固好现有脱贫产业的基础上,利用撂荒地整治种植桂菊、青豆和羊角菜,以产业发展提升脱贫攻坚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