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自贡贡井区再谱乡村振兴“田园交响曲”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时间:2020-07-21

 (记者 李洋 陈家明)没有脱贫攻坚,就没有乡村振兴;乡村不振兴,脱贫攻坚就不可能巩固。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2014年至2018年,自贡市贡井区累计脱贫4276户12605人,全区实现无贫困村。

如今,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已经成为全区人民的共识。

“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为中心,以产业为载体,以务实创新的工作举措推进脱贫攻坚。”贡井区自2015年以来,脱贫攻坚工作思路清晰,举措得当,在造血式产业发展扶贫、住房安全保障和“1+4”综合示范村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决胜脱贫攻坚后,贡井区扎根三农巩固成果,防止返贫,谱写出美好的乡村振兴“田园交响曲”。

image.png

万亩果园金腰带

产业兴旺  造血式扶贫“拔穷根”

盛夏时节,贡井区桥头镇漫山遍野柑橘苗郁郁葱葱,“橘”势一片大好。

“脱贫后,我就成了产业工人,园区务工、年终分红,收入一年比一年好。”在贡井区万亩优质杂交柑橘示范园内,桥头镇永顺村村民万德美喜滋滋地说,园区每天用工近100人,按天支付60-80元不等的酬劳,真正解决了赋闲在家农民就近就业的问题。

“柑橘产业兴起,土地流转解决了劳动力缺乏、土地撂荒等问题,村经济一下子被激活了!”桥头镇副镇长张迪春回忆,2018年,贡井区引进繁盛杂交柑橘专业合作社,在桥头镇、龙潭镇、建设镇等3镇11村连片共同打造万亩现代优质杂交柑橘示范园,总投资1.6亿元,建成1万亩示范基地。

“依托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现在贡井区每个镇都在谋划现代农业发展,做优做强产业支撑,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张迪春介绍,桥头镇正努力发展生态农业、现代观光体验农业,除了优质柑橘,还会依托红茅烧酒企,继续扩大优质高粱种植,让传统优势产业也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无独有偶,在自贡的“彩林生态公园”——莲花镇,旅游+扶贫的产业发展已经形成气候,不断吸引着周边的游人。

一条乡间的旅游通道,串起了“莲花溪谷”“西麓花海”“万亩竹海”等在建旅游项目。过去因落后贫穷、交通闭塞,这里丰富的旅游资源无人问津。如今路修好了,打造出了“七彩莲花”乡村旅游品牌,村民的致富道路也越走越宽阔。

“我家接待旅客的能力近20桌,年收入近20万元。”莲花镇白仓村村民李兴武告诉记者,近年来莲花镇不断与周边相邻的区域融合,政府将当地特色的景点都开发出来,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村镇,李兴武看到了未来生活的新方向,决心沉下心来搞旅游服务。

“防止返贫,我们要做造血式的产业发展,为农民创业、兴业打造良好条件。”莲花镇党委书记童茂说。2017年莲花镇布局“一镇两园三基地”,即将中心场镇建设成为川南彩色生态小镇,打造远郊生态农业产业园、彩色生态公园以及休闲农业基地、乡村旅游基地、林下种养殖基地。同时推进彩色生态公园旅游环线道路建设,让镇域交通骨干网络加速形成。

“继续招商引资,把资金流和好项目都注入这山沟沟里。”童茂说。莲花镇与四川七彩林业发展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总投资32亿元,5年内建成由北美红枫、鸡爪槭等100多种植物构成的2万亩彩色生态公园风景区,并将其打造为全国首个4A级彩色生态公园。

去年,莲花镇共接待游客15万人次,实现销售收入300余万元,成为了“四川网红打卡地”。下一步,这里将逐步形成上台旅游产业链条,让彩林变商品、田园变公园、农区变景区、农民变市民。

这些生动的实例,是贡井区在造血式产业脱贫攻坚道路上走出的一个个踏实的印记。

2020年,贡井区推行“农业园区+产业扶贫”模式,创新“农业园区+土地流转”模式,以园区引业主,以业主联带贫困户的方式,流转土地5500亩,带动该区域贫困户户均增收1000余元。

近年来,贡井区积极创建省星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适度规模经营为引导,加大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推动传统农业向精细化、园区化、智能化、品牌化、产业链化发展。大力发展绿色蔬菜、优质水果和乡村休闲农业三大产业,以造血式扶贫“拔穷根”,信心满满奔小康。

image.png

桥头镇白房新村

安居乐业  保姆式保障“居新家”

从乐自高速出口驶出,沿着蜿蜒平整的水泥路来到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白房村。这里被旭水河三面环绕,附近山东高速物流综合体等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人有了家,就有了归属,才能安心发展。”村党支部书记谢先德带记者走访新农村集中安置点,他认为住房保障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白房村要实现促民增收与集体经济的双重壮大,前提条件就是“安居”。

村子里,修葺一新的川南民居整齐排列,房前屋后的“微田园”里种着时令蔬菜。“我们这里青山绿水,村民都住的独栋两层小洋楼,马路通到家门口。”村民叶淑华正在做午饭,热情邀请我们进屋参观。

叶淑华说,过去都是茅屋瓦房,遇到暴雨就漏水,村里的一些危房还勉强住着人。村镇两级的干部们多次开展入户调查,召集村民了解住房困难,落实建房,如今她一家7口人,住上了好房子,心中踏实多了。

谈到今后的生活,乔迁新居的赵丽芬说,孩子大学毕业准备回家创业,她和丈夫想发展农家乐,同时,在村里她还能帮人做做衣服,填补家用。

“村里成立的新型经营主体桥头镇缝纫协会,兼顾妇女的家庭职责和就业选择,有效利用留守妇女的剩余劳动力,积极寻求制衣企业合作,打造白房村居家妇女灵活就业制衣车间,带动白房村20余户家庭妇女就业。”谢先德说。

来到村里的规划沙盘展示区,记者看到,在产业布局上,白房村还将承载自贡航空产业园近3平方公里产业发展预留用地、山东高速物流综合体等项目……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产业的兴旺,直接盘活了村集体经济。

“不论是安居住房还是产业致富,都离不开政府保姆式的服务。”谢先德感慨,在区政府的帮助和指导下,白房村今年将向上争取资金支持,进一步扩大农村固定资产规模,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旅游服务业,村集体经济相比五年前,已经翻了几番。

2016年以来,贡井区就稳步推进脱贫攻坚住房安全保障工作。像保姆一样跟进了182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农村贫困残疾人等家庭的危房改造和住房提升改造。共发放中央、省及区级补助资金3600余万元。

从顶层设计全面部署,贡井区每年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落到实处。提前扎实做好前期调研摸底工作,通过先行参加农村危房改造的农户树立典型,正确引导农户积极参与。在落实建房过程中,全程监管,严格实行工程质量监管制度,把好工程建设质量关。同时,咬住“体检”不放松,通过多种“体检”发现住房安居建设问题,做到立查立改,并组织农村工匠参加专业技术培训,350余名农村工匠考取合格证,为村民选择具有相关资质的工匠提供更多人才保障。

image.png

建设镇重滩村荷园

党建引领  “1+4”模式“兴农村”

2017年,贡井区区委、区政府已在思考,脱贫攻坚的下一步,乡村振兴如何去实施?围绕新村、新业、新貌、新风“四新建设”,怎么做好生产、生活、生态“三个同步”?

历时一年,贡井区创新推动“1+4”综合示范村建设模式,通过建强基层党组织、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综合推动产业发展、新村建设、集体经济培育和脱贫攻坚工作。

如今,经过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聚集资源力量,贡井区精心打造集基层组织功能作用充分、产业特色鲜明、人与自然和谐、集体经济发展与促农增收成效明显于一体的综合示范村15个。

这些示范村以点带面,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农村土地集约化、农民新居社区化,促进全区农业农村发展,加快了脱贫奔康步伐。

重滩村就是15个示范村之一。近年来,该村打造以特色产业“莲花”为主题的“清风红莲、美丽重滩”党建品牌,为基层党建注入丰富内涵,不断优化农村发展环境,实现基层自治组织多元协同,推进基层依法治理,促进重滩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重滩村坚持党的领导,着力开展了“一核促三区亮五星”党建示范活动。全村76名党员以党支部为核心主动“亮身份、定岗位、表思想”,在园区、景区、社区“三区”定岗定责,当好榜样挖掘出产业发展的“实干星”、方针政策的“宣传星”、百姓群众的“服务星”、创业致富的“示范星”、基层工作的“廉洁星”,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村副主任廖桂琼是一名典型的“实干星”,自2014年起,她利用重滩村的地理优势和资源,流转土地30亩主要种植丰水梨、无花果和杏子树等,2019年年收入达到15万元。

“我们积极参与‘订单式’扶贫,免费为贫困户提供鸡、鸭苗,由贫困户进行生态养殖,荷园再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回购,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重滩村龙头企业荷园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同强说。

除了是带头致富人,何同强也是一名党员。不仅吸纳贫困户到荷园工作,还主动资助贫困学生上学。疫情期间,他向重滩村捐赠了价值5000元的电子温度计、口罩等防疫物资。

在“五星”党员的带动下,重滩村发挥了“支部+企业”作用,把全村26户59名贫困户牢牢联结在产业链上,一方面,通过流转贫困户的土地实现人均约1100元租金收益;另一面,解决17户贫困户劳动力就地就业,贫困户月收入约2000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滩村以“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规划思路,打造了川南民居风格的新村聚居点,配套建设有道路、广场、文化娱乐、污水处理等设施设备,让村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进一步改善了村民生活。

如今,重滩村以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探索试行“村级党支部+农村产业党小组”运行模式。以“五彩荷园”、奶牛养殖等为主线的设立农业党小组;以长兴玻纤、伟雄冷却塔等为主线设立工业党小组;以谭八爷、中海油等为主线设立商贸党小组,通过把党小组设在产业上,实现了党的建设与经济工作互促共赢。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